繡湖的大鵝 作品

第二十一章 不畫大餅的老闆

 說話間,一行三人來到了吸管廠。

 吸管廠的廠房佈局和絲襪廠差不多,都是兩個小間打通之後連成了一個大間。

 門還是保留了兩個,一進一出,也符合消防規範。

 吸管廠總共就兩臺機器,四個工人。

 其中兩個工人守在機器前面,另外兩個一個在理貨,一個在包裝。

 四個人看上去都很忙碌,顯然之前廠子裡接了一筆訂單,現在正在趕貨。

 駱楓大概瞟了一眼,吸管廠的吸管和他想象中的一樣,都是透明的大吸管,樸實無華。

 吸管分成大包裝和單獨包裝。

 大包裝是一百根一包。

 而小包裝,則是每一根都單獨包在一個小包裝袋內。

 然後用封邊機封邊。

 兩種吸管的利潤其實都是差不多的,只不過前者做起來會簡單一些。

 工人們看上去都是非常熟練的技術工,只不過吸管的產品太單一了一點。

 不過,這個時候,整個大夏的吸管品種相對而言都比較單一。

 那些五顏六色,各種造型的吸管,也是後面才出現的。

 至於可降解吸管,那都是二十幾年之後,限塑令不斷加強,才開始上線的。

 現在根本就沒有這個概念,也不會有人生產。

 可降解吸管肯定是不好生產的,這需要一定的技術和科研人員。

 駱楓只是個商人,並不是科學家,他肯定是造不出來的。

 除非組建專業團隊。

 這都是以後的事情了,並不著急。

 不過,別的五顏六色、五花八門的吸管並沒有太大的技術含量。

 駱楓只要能畫出大概草圖,工人師傅就能大致做出來。

 現在其實很多款式的吸管也已經有了,只是和QQ絲襪的情況是一樣的。

 吸管這種東西,在這個年代主要就是實用就可以了。

 至於形狀和外觀,那根本就無所謂。

 廠家也不會浪費時間和精力去改變這些東西。

 所以,吸管的發展暫時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

 駱楓之所以盤下這個吸管廠,就是想要將後世那些奇形怪狀的吸管提前拿出來。

 這玩意兒雖然很容易模仿,但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肯定是走的最遠的。

 而且,薄利多銷。

 只要他一直壓著最低利潤,其他人肯定會吃不消的。

 吸管本身也沒有太多人願意做。

 利潤太少了。

 最終,堅持下去的就是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