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濺武當山 作品

第一百五十章 不老長春

在船上,這位少林俗家弟子,取了金瘡藥給天竺僧外敷了,但治療內傷的藥物,卻哪裡找去。

天竺僧自知壽元將盡,將自己這幾日來的經歷,詳詳細細的說了,原來這憲宗皇帝,迷戀貴妃萬氏,而這萬氏的年紀,比朱見深大了將近二十歲,因此皇帝下旨,命天竺僧不論用什麼法子,也得讓貴妃重獲青春。

這可難倒了天竺僧,當真是無計可施,他又不會撒謊,只好坦言,自己並無返老還童的能耐,朱見深罵了他一頓,卻也並未加害於他。

可這貴妃萬氏,本是不敬鬼神之人,卻因斷了念想,而懷恨在心,派出侍衛勢要將這妖僧就地正法,天竺僧不敵逃竄,沒過幾日便一命嗚呼。

這位少林派俗家弟子姓石,法號飛光,本想將天竺僧帶上少林寺妥為安葬,但天竺僧臨終之時曾有遺言,說道不願將屍身埋骨異鄉,求他將遺體火化,帶回天竺安葬。

石飛光本甚不願這麼麻煩,但天竺僧另有一項秘傳,乃是一套瑜伽密乘的上乘武功心法,也一併傳授給了他,如此大恩,由不得他拒卻,可天不作美,船隻行至琉球國之時,遭遇一場狂風。

石飛光雖然僥倖活了下來,但終究沒能將天竺僧遺願完成,但他牢記此事,折斷了天竺僧的一根食指,奉為舍利,便想送歸天竺。

奈何石飛光並非腦筋靈活之人,誤將渤泥國當成了天竺國,以致生了誤會,但渤泥國舉國信奉佛法,也早知這位天竺高僧大名,當即開壇大辦法事,倒也並未含糊。

渤泥王室越是隆重,石飛光越是不起疑心,就此重回中土,參研上乘武術,幾十年來無心外務,武功突飛猛進,倒也從未過問昔日往事。

但石飛光到了老來,幾個兒子忒不爭氣,雖都蒙父親傳授武功,但練來練去,總是跟父親差著老大一截。

有個兒子起了壞心,偷了父親的瑜伽密乘術,非要搞清楚此中隱秘,隱約記得父親在自己幼時提起的天竺國,便冒險出海,果然來到了渤泥國。

但父子二人所思截然不同,石飛光只求將事情了結以後,儘快迴歸中土練功,而他兒子想的,卻是將瑜伽密乘的奧秘,徹底弄個明白,一個急著要走,一個生怕驅離。

好在渤泥國與聞大明上國嘉賓,招待的甚是殷勤,倒也沒令之難堪,可石飛光的兒子,卻不似父親那般糊塗,沒過幾天便察覺不對。

一來自古天竺便有梵文梵語,而這裡卻說的,均是語調不正的華語,再有他離家之時,便聽玄奘西行的故事,既然是西行,又怎會是航海南行,找人一打聽,果然這地方不是天竺。

但他也並不莽撞,一再找人確認,因之他也摸不準,古時是否而生動亂,確認無誤之後,便即返航,將此事告知給了父親。

石飛光哪裡肯信,但寫信給幾個同門師兄弟,回信均說天竺是在西方,這才確知的確是自己無知,而辦錯了事情。

可他年紀已老,此事雖然可惱,卻也不願再多波折,但他這幾個寶貝兒子,卻唯恐天下不亂,在江湖上大肆宣揚,什麼姓石的為人不義,騙了人家秘籍,卻不履行承諾,以致屍骨非但沒能周全,反而流落異國他鄉。

如此傳聞,石飛光顏面掃地,卻也猜想不出,始作俑者便是身邊之人,只好以七十高齡,再度出海,將此物索要回來。

本想隨侍帶個兒子,但他這幾個兒子,均知父親這一去,定然難以善罷,竟是誰也不肯同去。

到了渤泥,交涉之下,王室果然不肯交還舍利,這時石飛光雖然年紀已老,但輕功已是江湖上一流好手,潛入王宮將舍利神不知鬼不覺的偷了出來,自然還是手到擒來。

可王室如此珍而重之,守護之人怎會遲鈍,連夜封鎖海港,石飛光便是武功再好,也難在這茫茫大海中有何作為,反而要東逃西躲的苟且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