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濺武當山 作品

第八十三章 狹路相逢

丹青內力渾厚,雖然平日少了習練,終究與那些開武館騙錢的大不相同,只見他棒法大開大闔,猶如瘋了一般,鐵棒在他手裡,宛如鐵錘巨斧一般。

於霸天大吃一驚,他身穿鋼甲,無懼刀槍劍戟,任何需靠利刃傷敵的物事,均失其效,但世間萬物均是生克有道,這護甲雖然無堅不摧,卻抵擋不得重物錘擊。

相傳在五代十國年間,甲冑多從皮革轉為金鐵,鎧甲穿在身上受力大為減緩,更有護心鏡之類的物事大行其道,尋常兵刃絕難斬殺,縱然能夠透甲而入,受傷也必輕微。

因此帶兵的將領,常以甲冑數量,而定戰場勝負,可說頗不公平,不免有人大為琢磨,如何破解這等護衛全身的鐵甲。

仔細參詳下來,鐵甲破綻共有兩處,一是重量不凡,行動不易,二是關節處護衛不周,只需尋匣抵隙,便能破了這鐵甲組成的戰陣。

可敵方也不是傻子,第一場接陣吃了虧,肯定也要琢磨一番,將鐵片再加磨薄,雖然堅固大打折扣,行動卻是大為便利,至於關節處行動不便,那便更是容易,只需在外加上護手,內襯軟索,即可無懈可擊。

這麼一來,反而加強了甲冑的威力,帶兵的將領重病一場,始終一籌莫展。

正在此時,有人前來獻計,說道有本事破解這鐵甲之法,將軍自然大喜過望,親自迎接求教,此人訴說了一番,將軍更是醍醐灌頂,茅塞頓開,重賞了獻計之人,便開始操練起來。

這計策說難也難,說容易卻也容易到了極點,只需訓練數百死士,一手盾牌一手鐵錘,以鐵錘重擊鐵甲,再堅固的盔甲,也擋不住這麼一下子。

待到戰場上一用,果然威力不凡,只需鐵錘命中,不論是肩是腿,是胸是腰,哪裡經得住如此重擊,運氣好的還能留下一口氣,運氣不好的那便只有見閻王的份了。

但這鐵錘也並非全無破綻,一則能用得了錘的,必然是軍中力士,如此人物,縱然不是將軍,至少也是個領頭之人,本來可以指揮若定,庇護手下,但將他們抽調出來,去破解甲冑,未免大材小用。

後來均知甲冑有這麼一個重大破綻,經千百年來許多聰明之士千錘百煉,卻始終難以在防護與重量上,得到兩全其美的法子,因此流傳下來,只需面對重甲,便要從重兵器上下功夫。

鐵錘也在許多年來,經歷種種變化,有人在鐵錘上印上方殼,或是在重量上加以改良,或稱之為八稜錘,臥瓜錘、亞油錘等等,但無論如何稱呼,總是萬變不離其宗。

今日丹青所用重手,正是效仿此舉,陰陽棍重量得老胡重新調整,當真運上內力,與鐵錘實無二致,但於霸天並非尋常士卒,雖然身披重甲,但身強體健,真要擊中與他,可也當真不易。

非但不易,簡直絕無可能,於霸天畢竟是武林好手,學武之前,自然而然的要學如何卸力,閃避,便是當真打在身上,也能卸開八九成力,剩下的一二成,卻無論如何也破不得鎧甲。

丹青雖然內力不凡,終究不能疾舞,與書生二人都是甚為焦躁,因之寶塔共有六層,上面不知有什麼厲害高手,要是此一戰再若不勝,那就沒力氣再衝上一層了。

東方未明幫不上忙,心中也甚焦躁,但常聽師父無瑕子說,越是危急的關頭,越要平靜如水,越是戒急戒躁,因此三人之中,反倒是他最為沉著。

但如此下去,三人已然輸定,再熬下去如何能成,東方未明左右一張,卻什麼都沒有見到,往地下一瞧,不由得心生一計。

原來這座經幢,乃是北宋開寶二年所建,如今已歷數百年於此,靈隱寺經費短缺,始終未加修繕,平時甚少有人朝這邊參觀,而靈隱寺住持,生怕經幢年深日久,已然破敗不堪,傷了本寺僧侶,因此此地乃是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