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文 作品

第一百三十七章 從不退讓

撫平了呼吸之後,問道:“那輔機怎麼回事。”

“是那縣丞收到遠親書信,急著離開關中,說是親眷得了重病。”

李世民平復著呼吸,幾次深呼吸,站起身雙手揹負,道:“朕看出來,都是巧合,這巧合真多。”

房玄齡笑著道:“是陛下多慮了。”

“你是太子的老師,你行事應該要有分寸,有些事就讓要承乾自己去辦,讓他知道教訓。”

房玄齡雙手遞上奏章,道:“陛下,這是太子殿下所寫的關中生產五年規劃。”

李世民板著臉接過奏章,又問道:“他寫的?”

“臣親眼看著太子殿下所寫。”

打開奏章,入眼的正是這個兒子把楷書寫出草書樣子的字體,李世民皺眉先是看了看整篇文章的長度,洋洋灑灑有數百字。

東宮太子善寫文章,只不過文章用詞有些生僻,不過看了之後,還是能夠回味許久的。

文章功底與見識與遠見,都很不錯。

就是這個兒子的措辭近來也好了很多,這可以歸功於承乾在中書省苦讀的結果。

房玄齡解釋道:“如今涇陽已是關中的富縣,太子殿下希望先用涇陽帶動三兩個縣行動起來,再讓富起來的幾個縣帶動其他縣,如此一個縣帶著三個縣,要在三年內看到效果,五年內關中賦稅增長三倍。”

李世民仔細看著奏章,站著看有些不舒服,又坐下來,仔細斟酌一字一句。

房玄齡接著道:“太子殿下所用的是產業互補的方式,涇陽缺什麼,其他兩縣便給什麼,按照製造方式,形成上下游。”

李世民點著頭試圖理解這些話。

房玄齡接著道:“而各縣獨立發展之餘,可以相互合作,也可以相互競爭。”

“朕的兒子野心倒是不小。”

“臣與太子商議過具體的章程,只要來年能夠讓渭北與高陵種出葡萄,那麼三年之內,關中的賦稅再增加一倍不在話下。”

“葡萄值錢,葡萄釀更值錢。”李世民頷首道:“對他來說不是難事。”

“臣是太子的老師,會一直盯著各縣的舉動,中書省與御史臺也會看管各縣,如有差錯也可以及時彌補。”

李世民放下了這篇文章,又道:“說來說去,你與輔機還不是在幫著承乾。”

“陛下就算是臣等不幫,讓陛下出手就說明太子闖了大禍,也只有如此陛下才能對太子嚴加看管。”

李世民笑道:“是朕當初小看了這個孩子,他長大了,朕管不住他了?”

“太子嚴於律己,嚴於吏治,朝中皆稱太子賢明,臣為陛下賀。”

“他在文章說各縣主簿不再是文書記錄,而是一個縣的工作引導,這是什麼意思?”

“回陛下,這是京兆府會帶著各縣的主簿學涇陽的治理經驗,以及關中治理的新理念,改善關中風貌,其中就有潔淨村縣等各種要求,主簿學了之後,便將京兆府的理念與治理方式告知各縣。”

話語頓了頓,房玄齡接著道:“往後不再是各縣有了難事才去找京兆府,而是往後各縣與京兆府之間會走動頻繁互相幫襯,用太子的話來說為官之道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為官之道是要不斷學習,尤其是關中的官吏,更應該抓緊,不論朝中各部或是各縣,為官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工作。”

李世民道:“你覺得太子的方略如何?”

房玄齡笑道:“很有意思,可以在短期內就看到成效,通篇下來無非是學與用。”

李世民揉著眉間,放緩了語氣,之前的怒氣也煙消雲散了,“說著簡單,恰恰是最難的。”

“陛下,太子殿下並沒有因為三個縣丞的辭官而退縮或退讓,這是一件好事,反之則是令人擔憂的。”

“呵呵呵,他連朕都敢頂撞,何況幾個縣丞,太子要服眾就要有拿得出手的功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