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道非道 作品

第45章 泡茶殺魚做飯

  其實劉一現在煮飯甚至還想煮魚火鍋,都是被迫營業,簡稱趕鴨子上架,在之前的世界裡,雖然並不認同君子遠庖廚這句話,但劉一事實上就是這麼做的。長這麼大從來沒有哪怕煮過一次飯菜,還喜歡對別人的勞動成果指手畫腳、挑三揀四,還恬不知恥地逢人便說“雖然我不會做飯,但我擅長挑刺啊”,甚至洋洋自得地以“人民的試菜員”自詡。記得大學的時候,有一次放假回家,劉一葛優癱地躺著看電視,媽媽要朋友家打牌,讓劉一中午自己做飯吃。劉一當然是當場斷然拒絕,媽媽只好妥協說讓劉一去她朋友家吃午飯,劉一沉迷於看電視,也當場拒絕這個提議。媽媽最後也惱了,讓劉一要麼自己做飯要麼去她朋友家吃飯二選一,否則只能餓肚子。媽媽原以為劉一無論如何也會妥協一下,哪知道劉一卻選擇了第三個選項:不吃。據後來回憶,自從媽媽出門後,為了節省體力,劉一硬是一直沒有動一下,媽媽出門的時候是什麼pose回來的時候還是什麼pose。從此以後,只要劉一在家,媽媽總是不會要他做飯,即使媽媽出門打牌,也會中午回來給劉一做好飯再出去繼續打。

  現在管不了那麼多了,先填飽肚子要緊,劉一開始做飯。之前在市場上買了不少大米,盛一些放進之前買來煮飯的鐵鍋裡,又想起黃猛也在這裡,少不得要留他吃午飯,所以要加了不少大米進去。淘完米,再放水到鍋裡,最後端到爐子上煮,劉一清楚地記得小時候媽媽說煮飯放一指深的水就行了,但他不明白的是,為啥小時候放水是放一指深,長大後放水還是放一指深呢?簡直不科學嘛。

  煮好飯,劉一便開始殺魚,從乾坤袋裡拿出一條三斤重的魚來,這條魚一看就覺得它特別礙眼,那中午就吃這條魚了。拿出之前買的鐵質菜刀,劉一隨便找了一塊木板放在地上再把魚放上去便準備開始殺魚,老實說這把菜刀殺魚並不是很趁手,但只有這個條件,也只好將就一點了。

  劉一的爸媽一直都是漁民,打了二十幾年魚,繳了二十幾年的各種捕魚的稅費,雖然最後去評定漁民證的時候,被有關部門告知並不算數,但事實證明他們這麼多年的魚沒有白打,各種稅費也沒有白交,至少讓劉一明白了怎麼殺魚。大家都知道庖丁解牛牛逼如斯,但事實上殺魚也不是什麼簡單的活計,技術高超選手和那種重在參與硬殺的選手之間的差距簡直是雲泥之別。就劉一所見過的技術最高超的殺魚表演,殺完魚後那條魚和活魚差不多的樣子,那叫一個賞心悅目,每到這個時候,劉一便會悔恨自己讀書遠遠不夠努力,所以沒有什麼詞彙精準地描述出那種盛況,只能幾個諸如“臥槽,牛逼”之類的俗之又俗俗不可耐的詞語敷衍過去。

  當然,劉一的殺魚技術只能說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那點少得可憐的技術完全來自“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這條流傳千古的名言。小的時候,經常見到爸媽殺魚,雖然劉一根本就沒有實際操作過,但耳濡目染之下竟然也知道殺魚的幾種方式,由此可見言傳身教的重要性。記得有一次爸媽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讓劉一去處理一桶小魚仔,只需要在魚肚子上掐個口子再把裡面的內臟擠出來就行,但劉一偏偏這個時候想早點去看動畫片,又以為這些小魚仔將來是要賣出去的,然後就想出一個絕妙主意,就是隻在小魚仔肚子上掐個口子而不擠出裡面的內臟(這樣做出來的小魚仔幹吃起來非常苦),如此只做一半的事情取得全部的效果,賣的時候還可以增加重量,簡直是“雙贏”,由此也分分鐘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幸的是,後來才知道這些小魚仔是留給自己家裡人吃的,每當家裡人吃這些小魚仔幹吐槽怎麼這麼苦的時候,劉一都只敢默默乾飯,一句話都不敢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