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銘陸預 作品

第78章 旅遊聖地

  別看白露亭只是條“船”,但它裡面的空間一點也不小。光下層空間的雅間就隔出了八個。

  上層沒有隔雅間,而是用木料蓋成了一個殿式的大型宴會廳,可以容納一百多個人在此舉宴,而且還不會覺得擠。

  如果是並排坐著,那坐的可就更多了。

  在宴會廳正面處還有一處小高臺。

  禮部尚書陸預曾在高臺上講經,講解《論語》。下坐著舉人、進士在內的兩百餘名儒生學子。

  次輔狄懷庸曾邀請同族族人在這裡為孫子舉辦了容重的弱冠禮,一次就花費了近二百兩銀子。

  除了這些大人物,還有一些士族豪紳也喜歡這裡舉行宴會。

  因為白露亭原本就備有歌姬舞姬,畢竟這裡是風月場所。

  鹹德十九年正月二十二。

  豔陽高照。

  石船坊的入口處樹起了一塊木牌。

  木牌上寫著一著小詩:

  “尚書年為舊,舉子日學新。

  賢人知善教,愚生品蘊驚。

  風息雲渚岸,身歇白露亭,

  三升黃金粒,卅日敬詣嶺。”

  木牌下面還留了日期與陸預的署名。

  只這木牌一出,白露亭便更加熱鬧了起來,許多學子紛紛趕來觀望。

  又因為二月份就是春闈會試,臨近考期,漢國的舉子們都集中於長安城中,使得來白露亭的人也就更多了!

  白露亭一樓的八個雅間一大早就被人花大價錢給訂走,不為別的,就是為了看個熱鬧。

  二樓宴會廳內正面的小高臺上放著一個“講臺”。

  講臺上放著三具米升。

  米升原本是用來量米用的,現在裡面堆滿了黃金粒。

  因為來看的人多,白露亭裡的人只得派出兩名護院立在“講臺”兩邊,並讓眾人與講臺隔開一段距離。

  來看熱鬧的人幾乎都是學子、舉子,他們也都很守規矩。

  那些學子站在離“講臺”一米遠的地方墊起腳來看了一眼,然後興嘆一聲,這才離去,然後又來一人。

  正此時,學子之中有一人突然高聲說道:“這米升裡不會是墊了什麼東西吧?是不是真有一升呀!”

  眾人聽得這話也尋思了起來,紛紛向著那說話的人看了過去。

  只見得一個白麵嫩玉的書生向著“講臺”走了過來。

  那書生穿著一領麻布寬衫,腰間繫著一條茶色鑾帶,帶子下面墜著一個小香囊。

  他手裡還拿著一把摺扇,向著“講臺”緩緩走來。

  眾人一見,連忙讓出一條道來。

  書生輕輕得走上高臺,來到“講臺”邊上,說道:“讓我見識見識吧!”

  護院有些為難,將神眼投到了宴會廳牆邊最角落處。

  那角落處站著的不是別人,正是劉永銘與葉長青。

  劉永銘來這裡一是將昨日從皇帝那裡得來的兩萬引鹽引交給葉長青,二也是來看看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