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飛趙麗麗 作品

第62章 農業科技

  他要是真會種地,還有什麼他不會的?

  他在福利院長大,跟誰學的種地!

  易姑姑、馮神醫誰也沒種過地。

  那就得認真思索,他還是以前的易飛嗎?

  關雲濤耐下性子,“你說說,你想做哪方面的農業科技,這個概念太廣泛了。”

  他覺得,憑易飛寫的那本方案書,應該聽聽他的想法。

  甘羅十二歲能拜相,他十五歲能搞農業也說不定。

  還是挺有想法的一個孩子。

  “國家現在提倡改善人民生活,豐富老百姓的菜籃子。”

  易飛款款說道:“我準備在大棚蔬菜種植和食用菌種植上下功夫,爭取讓我們臨東冬天也能吃上本地產的蔬菜和食用菌。”

  國家明年要推出“菜籃子工程”,現在正好可以趕上這趟東風。

  搶先弄出點成績,明年就會得到市府更大的支持。

  市府支持的項目做起來才長久,才平穩。

  關雲濤輕輕搖搖頭。

  這是老生常談。

  早在十年前,就推廣過大棚蔬菜種植和食用菌種植。

  但效果嘛。

  幾乎沒有。

  大棚蔬菜在臨冬越冬很難。

  要有加熱裝備才行。

  產量低,投入高,農民投不起。

  至於食用菌種植。

  前些年,市食用菌推廣站每個村跑著推廣。

  農民根本種不出來。

  不過。

  易飛小小年紀,有志於農業科技,也是值得肯定的。

  “易飛,有志氣,好好讀書,將來上農業大學,致力於農業種植研究,對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

  不管怎麼說,總得鼓勵一下。

  畢竟,願意搞農業的年輕人不多。

  農村出來的學生都不願意考農業大學。

  省重點農業大學的分數線都沒有普通大學分數線高。

  臨東市農業大學招生只能靠調劑來的學生,過本科線就能上。

  “關副府長,我的意思是說我短期內就可以建蔬菜大棚,短期內就可以種出食用菌。”

  他聽出關副府長的意思了。

  他以為自己要慢慢研究啊。

  真這樣的話,確實是一個痛苦而漫長的過程。

  ------

  易飛早研究過了。

  不能這麼說,是無數人早就研究過了。

  前世,易飛在97年離開深市。

  在北江省的一個飯館結識了退伍軍人劉武。

  兩人在津城城郊承包了十個蔬菜大棚,種植蔬菜和食用菌。

  大棚是國家推廣的項目,有技術人員專門培訓。

  易飛種了五年的蔬菜和食用菌,北方常見蔬菜和食用菌他都能種植。

  五年後,由於大棚所在地被開發。

  易飛去了一個專門建大棚的公司幹了五年。

  劉武換了個地方繼續搞大棚蔬菜和食用菌種植。

  易飛不但精通蔬菜、食用菌的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