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 章 普法(一)

 天灰濛濛的,風颳在臉上如刀子般。

 許明輝抱著一疊半:“請讓一下,請讓一下。”

 其他律師聞言扭頭看了眼,將路讓開。

 許明輝抱著宣傳冊,順利地走到了最邊上的一張桌子處。

 姜海藍和曹佳正在“指導”掛橫幅的戴霖,這個說“高了高了,再低一點”,那個說“現在又低了,上去一點”。

 聽得戴霖很是暴躁,“到底怎麼樣啊?”

 姜海藍說:“其實我沒有強迫症,沒有拉成一條直線也沒關係。”

 曹佳聳肩,“但是一會兒要拍照片,咱們主任吧,在這方面一向要求嚴格。”

 戴霖無語,你倆威脅我啊?

 但是他又得受這個“威脅”。

 戴霖拉著橫幅一側,啊啊啊這要怎麼樣才能拉直!

 許明輝把宣傳冊放在了桌上,“曹姐、藍姐,你們的宣傳冊給你們抱過來了。”

 姜海藍和曹佳同時轉過頭,兩人都露出了“哇塞”的表情。

 她們不再理會戴霖,快步走過來看宣傳冊。

 戴霖更無語了,他叫住正要離開的許明輝,“許總,你過來幫我看看。”

 曹佳從羽絨服口袋裡摸出兩張暖寶寶,塞給許明輝,許明輝說了聲“謝謝”,朝戴霖那邊走去。

 姜海藍將半米高的宣傳冊分成了二十本一疊,依次放在桌上。

 她和曹佳拉開椅子坐下,等待前來諮詢的人。

 她們的旁邊,行知所的其他執業律師和實習律師,也坐在了放著宣傳冊的桌子後面。

 正前方的人行道上,有注意到這邊在做普法宣傳的人們,拉著同伴打算過來。

 ——

 天幕開啟之時,正是辰時。

 寒風料峭,天幕之下的人們冷得不行,天幕之上的律師們也瑟瑟發抖。

 但或坐或站的律師們,在有人靠近他們的桌子上,卻都露出了和煦的笑容,要麼拿起桌上那疊薄薄的書冊給對方推薦,要麼詢問對方有沒有什麼問題需要他/她解答。

 天幕下的人們:“?”

 他們這是在幹嘛?

 姜海藍的聲音適時地傳入每一個觀看天幕的人耳中。

 【我們在做普法宣傳。】

 【……律師應當踐行執業為民的宗旨,將執業活動與服務人民緊密結合,積極參與公益法律服務。】說完這段官話後,姜海藍笑眯眯地“說”,【包括但不限於:村居法律顧問、民營企業法治體檢、法律援助案件、普法宣傳等等。】

 【普法宣傳有開講座,比如什麼普法進校園、普法進社區、普法進單位、普法進企業、普法進鄉村……還有像我們正在做的發宣傳單、宣傳冊,給民眾提供免費法律諮詢。】

 【嗯,這種普法宣傳,公檢法司也會做。】

 【我為群眾辦實事嘛!】

 北宋位面。

 范仲淹仰頭望著天空,他的眼底,清晰地倒映出掛在律師們身後那條紅色橫幅。

 普法宣傳啊……

 他在心底嘆了口氣。

 孔子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老子說:“古之善為治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於是自古以著“愛民如子”,但怎麼可能真的對百姓視如己出?

 他們無一不對百姓實行愚民政策,希望百姓無知地安分著,無論遭遇什麼、無論如何被壓迫都能老老實實認命。

 然後反過來說,百姓天生愚昧。

 百姓愚昧嗎?

 范仲淹腦子裡一片混沌,那種顛覆認知的感覺讓他心臟絞痛。

 如果從小就讓他們唸書識字,如果讓他們能夠了解朝廷的政策和法律,如果讓他們離開世代生存的土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讓他們有選擇做什麼工作的權利……

 那他們還會愚昧嗎?

 他下意識地抬手按住自己的心臟,望著天幕上拿著宣傳冊,正向律師們諮詢的人,他們有男有女,有年輕人也有中年人。

 他們,愚昧嗎?

 他不由得苦笑。

 那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又再度浮現在他的腦海中。

 范仲淹的眼神逐漸放空,陷入了自己的思緒之中。

 您為什麼會這麼想呢?

 您是如何跳出這個“自古以來”,看到了千百年“忠君愛國”背後的不合理?

 您又為何能夠將這片土地導向一個做夢也無法想象的未來?

 蘇軾同他弟弟說道,“你看,他們律師明明不是官府人員,卻如同官府人員一樣做著這些事。”

 公益法律服務啊……

 蘇轍卻是笑了,“可是如今,有官府人員會去做這些嗎?”

 抽時間去給百姓**律,講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給百姓答疑解惑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不是說沒有人會這麼做,但這絕不會作為任務安

排到官員頭上。

 雖然普法有其重大意義。

 “對很多百姓來說,他們知道殺/人犯法,知道偷/盜犯法,但更多的法律規定卻未必知道。”蘇軾道,“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百姓也能避免因不懂法而觸犯法律。”

 蘇轍點了點頭,“尤其是他們那個世界,法律條文非常多。”

 “如果能讓百姓懂法守法不違法犯罪,其實也能讓官府人員減少很多麻煩。”蘇軾負手。

 “但天下絕大多數的百姓是不識字的,就算把律書放在他們面前又能怎麼樣呢?他們看不懂。”蘇轍搖了搖頭,“所以得像姜海藍說的那樣,去到百姓的面前,掰碎了一一講給他們聽。”

 公檢法司,都是有各自的工作的。

 可他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花時間去給百姓普法。

 蘇軾問蘇轍,“子由,你說他們為什麼能做到如此?”

 蘇轍與他對視,卻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蘇軾也沒有非要弟弟回答的意思,他轉頭望向天幕,喃喃自語,“因為……為人民……”

 蘇轍抬手拍了下蘇軾的肩膀,“兄長,您若有心,您也可以給百姓講講律法,給百姓答疑解惑。”別的官員做不做不要緊,但您可以。

 不錯。蘇軾頷首,我可以學天幕上那些人,給我治下的百姓做“科普”。

 至於別的……他嘆了口氣,多想無益啊。

 姜海藍習以為常的政治學習和普法宣傳,習以為常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其實早在了無數個平時時空播撒下了種子,種子在很多人心裡生了根。

 他們開始思考他們的“自古以來”、“從來如此”。

 他們琢磨著“生存”和“命運”。

 他們日漸探索出自己的“道”。

 ……

 只是還沒有人教他們“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