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 旅遊(五)

 長壽湖很大。

 姜海藍和祝言蹊坐在船上,感受著迎面吹來的清風,欣賞著湖面的景緻、湖中的島嶼、遠處的城市。

 船隻前行盪開了層層白色水花。

 長壽湖的工作人員熱情地為船上的遊客介紹長壽湖,“我們長壽湖水域面積65平方公里,是西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

 姜海藍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沒記住工作人員都講了些什麼。

 天幕下的人們倒是聽得興致勃勃。

 人工湖?

 聽起來是長壽區的人們建造了一個湖。

 為什麼?

 為了養魚?

 還是為了賣票給來玩的人?

 ——姜海藍和她朋友進來之前花了一百多塊錢買票,他們是看到了的。

 不過不大想得通罷了。

 姜海藍拿著手機,調整了角度,對著湖水和島拍了好幾張照片。

 祝言蹊指著遠處飛速行駛的水上摩托,叫姜海藍看。

 姜海藍循著祝言蹊手指的方向看去,“摩托艇的速度比我們畫舫的速度快,你要去試試嗎?”

 “不用了不用了,”祝言蹊笑道,“我們去前面看看吧。”

 姜海藍說:“前面的那些景也是人造的,感覺沒有多少能看的。”她想了想,補充道,“不過這個湖太棒了,咱們來得很值!”

 祝言蹊表示認可,“是的是的,錢是花得很值的。”

 畫舫在湖上游了四十多分鐘。

 差不多逛了大半個湖。

 姜海藍和祝言蹊都很滿意。

 她們搭乘景區的電動觀光車繼續前行。

 也如她們所料,前邊的人造景沒啥好看的,不過有一架橫跨湖面的吊橋給遊客走著玩。

 姜海藍懷著興奮的心情踩上了吊橋。

 祝言蹊緊隨其後。

 兩個人走到中間,姜海藍有點虛。

 祝言蹊樂道,“上次咱們走玻璃橋,你不是都走過去了嗎?”

 姜海藍“呵呵”一笑,“走玻璃橋的時候我根本不看橋下面好嗎!”她全程平視左右的風光。

 除了吊橋,也就只有景區入口處的人造草地和花花比較好看!

 黃的、粉的、白的、紅的。

 掛著風鈴、長滿藤蔓的木架。

 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雕塑。

 姜海藍望著前方,眼睛瞬間亮了起來,“言蹊,你幫我拍照!”

 祝言蹊茫然轉頭,就見姜海藍狂奔向前,站在八個大字前朝她揮手,“給我拍照給我拍照!要把八個字都拍清楚!”

 綠植修剪而成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八個大字異常醒目。

 姜海藍擺好pose,臉上揚起了大大的笑容。

 祝言蹊舉著手機給她拍了好幾張照片。

 然後叫道,“海藍你過來,我也要拍!”

 ——

 漢初位面。

 剛剛結束一場戰役的劉邦嘴裡叼著一根草,坐在斜坡上仰望著天幕。

 他一條腿平放,一條腿支起,左手搭在膝蓋上。

 這兩天姜海藍都在旅遊,輕鬆又快樂,他看著很調節心態。

 也懶得動腦子。

 就是姜海藍她們吃了很多美食,那些看起來就很美味的食物,對於將士們而言很不友好。

 劉邦只好給加餐。

 負責糧草的人可是為難得很。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這八個字出現後,劉邦擱在膝蓋的左手抬起,摩挲著下巴。

 眼中閃過一絲興味。

 不知道是誰說的,這八個字還真是……越品越有味道。

 初心是什麼?

 使命是什麼?

 如果由他來規定……

 劉邦嘴角上揚,腦子裡快速地閃過了很多想法,可以充分壓榨他的臣子們。

 只可惜他現在不在長安,沒法發揮。

 唉,可惜。

 ——

 接下來去哪裡?

 “長壽古鎮?”

 “感覺古鎮沒啥好看的,你看咱們林城那個古鎮,除了走得腳疼還有什麼收穫?”

 “三倒拐古街?”

 “昨天在洪崖洞走梯子走得差不多了。”

 “那菩提山和天台寺,你也沒興趣了吧?”

 “yes,不如我們去桓侯宮看看吧?”姜海藍拿著手機,“百科說這個桓侯宮又叫張飛廟,始建於宋朝。”

 張飛廟?

 祝言蹊若有所思:“張飛廟啊,多少有點文化氛圍,去看看。”

 張飛廟?

 三國之前的人們表示不知道這個人是誰。

 三國之後的人們則感到驚奇,給張飛建廟?為什麼是張飛不是別人?

 而三國時期……

 “她倆說的張飛廟,莫非?”劉備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向諸葛亮投向詢問的眼神。

 諸葛亮回憶了一遍歷史喵的內容,對著劉備搖了搖頭,“不能確定。”

 這個名字算不得特別,用姜海藍的話說,“無法鎖定唯一的一個人”。

 所以不知道這個“張飛廟”是為他們蜀漢的張飛建的廟,還是為後面哪個朝代的張飛修的?

 孫權陣營和曹操陣營以玩笑的語氣聊了幾句。

 “這個張飛,莫非是?”

 “可為什麼是他?”

 “那可是立廟啊,他張飛做了什麼,後人要給他立廟?”

 “桓侯……”

 “姜海藍說是宋朝開始建的廟,宋元明清,這廟建了很多年了啊。”

 張飛本人沒有多想。

 ……確實是他這個名字很普遍,別說是後世,他們這個時代也有很多“張飛”。

 但是姜海藍給他們介紹了。

 【這個桓侯宮紀念的是歷史上,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蜀漢的張飛,三分魏蜀吳的蜀。】

 祝言蹊開車,姜海藍拿著手機在看百科。

 【相傳是紀念當年張飛入蜀在此駐兵,宋朝開始修建,明朝二遷,清朝兩次維修改建。】

 算得上是歷史悠久了。

 “還真是張飛張翼德啊!”

 不得不說,三國時期其他的謀士武將聽了多少有點酸。

 “張翼德何德何能,後世子孫居然給他建廟?”

 “就是,他也沒打出出名的戰役。”歷史喵都沒提到他!

 姜海藍繼續叭叭,【這個桓侯宮當然不是很知名的那種張飛廟,正兒八經的桓侯祠在川省呢,嗯武侯祠也在川省。】

 【不過這種節假日去武侯祠,應該要排很久很久的隊吧?大家都很敬仰諸葛丞相。】

 她隨口唸道,【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1]】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2]】

 三國時期眾人:“嘖。”

 更酸了。

 劉備很是驚喜,“聽起來後世的人給三弟建了不止一座廟?”

 諸葛亮頷首。

 劉備笑道,“後世亦很推崇孔明。”他感嘆道,“我蜀漢數十載,並不是毫無意義的。”

 短短數十載,卻為後世子孫所紀念。

 至少證明他劉備不是在白折騰。

 諸葛亮正色,“將軍,如今我們既知後世之事,結果如何,猶未可知。”

 赤壁之戰還是打了。

 雖然知道了歷史上的結局,但人是活的。

 他曹操知道會被火攻,做了挺多事情來避免這個結局,周瑜魯肅積極應對,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孫吳大軍依然火燒曹營、大敗曹軍!

 ——江東縱/火團不是浪得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