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伊城 作品

268章 謠言始於智者



            坐在辦公室的帝國內閣首席大臣威廉先生出神的看著窗外灰濛濛的天空,指尖有節奏的敲打著桌面,目光有些迷茫。

他的手邊放著一份情報,桌上還擺著女皇希爾芙寫來的親筆信。

他整個人都是麻木的,他想過希爾芙去海外會搞出些動靜,但沒想到這麼大。

她做的每件事都在規則範圍內,卻總能閃到威廉先生的老腰。

身為帝國首席內閣大臣,他肩上扛著三十四個行省和近億人民.

好吧,從去年開始是三十五個行省和一億人民了。

雖然是面積不大的海外行省,但已經是帝國近七十年來首次建立新行省的開拓壯舉,這也讓女皇在底層人民中聲望爆棚。

最近幾十年,帝國內耗嚴重,海外拓展的領土都在新大陸和南大陸,名義上是帝國領土,實際上是用來敲骨吸髓的殖民地。

殖民地總督權勢巨大,雖然會給帝國上繳大量稅金和物資,但也擁有基本獨立的人事和財政、軍事權,聽調不聽宣,形同諸侯。

這也是帝國中樞反對設置新總督的原因。

然而羅蘭和希芙只用幾千人傷亡就完美破局。

海上行船第一條,要學會見風使舵。

財務大臣斯密,法務大臣阿爾本,海軍大臣溫斯頓和軍情局長賴斯,這幾位老兄的路走的太窄了。

簡單來說,就是失控。

用腳趾頭都能想到,這批新貴族多半是忠實的保皇黨。

他們甚至不打算去漢撒參加女皇登基儀式。

大陸公約作廢後,開疆拓土是遲早的事,羅蘭和希芙那一仗打贏也有很大運氣成分,只能算合格。

這兩個讓他一年睡不好覺的傢伙,是時候見一見了。

面對如此局面,內閣束手無策,只能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好在這個總督和殖民地總督還不太一樣,只是臨時性質。

但希芙和羅蘭出海的這一年,他的認知被顛覆了。

再來幾個總督,帝國究竟誰說了算?

希爾芙任命羅蘭做總督時,內閣大臣們就感覺不對勁,但女皇的做法並不違反法律,就連阿爾本都找不出毛病,他們無可奈何。

難道是我錯了?

他固然主張限制皇權,但並不是亂臣賊子,而是為了國家和皇室能夠長久。

之後的金鳶國內戰才讓他刮目相看。

但海外行省本土化是個很複雜的歷史遺留問題,複雜到多想一想大腦就要爆炸。

羅蘭和希芙的組合,讓他在過去一年多不止一次頭疼欲裂。

他們暫時沒有和其他國家談妥,只是在爭主導權。

只要海外四省正式獲得和本土完全一樣的政治權力,北羅迪尼亞總督轄區就沒有存在法理依據,就可以撤銷。

馬爾科上臺後,在外交上傾向於促成組建大陸聯盟,想要聯合大陸各國封殺蘇賽克斯,讓蘇賽克斯將海外領地吐出來。

阿麗娜上臺後,立即中止組建大陸聯盟的談判,轉而和蘇賽克斯帝國改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