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北燕楊府

  同年六月,梘水侯劉正病逝,承光帝追封其為燕國公,其長子接替梘水侯爵位,且官職連跳三級,被任命為戶部左侍郎。

  三月後,草原總督,長原侯徐大川病逝,承光帝追封其為蒙國公,其子川原侯徐艾接替蒙國公爵位,擔任草原總督。

  大漢一下子失去了兩位開國功勳,帝甚哀之。

  楊洵更是親自回到了幾十年沒有回去的北燕,為這兩位肱股之臣親自操辦葬禮。

  兩位大臣的葬禮上,以拉拓為首的數萬匈奴人和無數北燕百姓前來送葬,送葬隊伍綿延十餘里,哭聲震天。

  因為沒有這兩位,就沒有今天北燕百姓豐衣足食的日子,沒有這兩位,就沒有匈奴如今堂堂正正大漢百姓的身份。

  無論是草原總督徐大川,還是北燕刺史劉正,都對兩族的融合,和兩族百姓的生活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楊洵親自回到北燕,更是說明了這一點。

  北燕城,原先的鎮北王府已經被完全改造,規模不比皇宮小上多少,不過並沒有像皇宮那樣不許任何人靠近,反而依舊坐落在鬧市之中。

  甚至於門口的牌匾都只低調的用了一個“楊府”。

  不過可別小看了這座府邸,雖然看起來安全係數並不高,但說他全大漢防禦最為森嚴的建築也不為過。

  不說別的,這座規模不下於皇宮的府邸中,光是駐軍就有足足三萬!

  其中兩萬陷陣營,一萬錦衣衛,各類先進武器也是一應俱全。

  不說別的,就光是這三萬人,沒個三四十萬大軍休想攻進府邸之中,更何況這其中還隱藏著不少影衛成員。

  況且隨著電報機的發明,一旦楊府有危險,北燕城的五萬駐軍,以及周圍的各種精銳部隊,北燕鐵騎、大戟士、玄甲軍,就會立馬增援!

  之所以如此大費周章,是因為楊洵打算留在北燕不走了。

  畢竟如今是自家兒子當皇帝,且各方面都做的很好,很顯然他已經成為了一位合格的帝王,不需要楊洵去為他指明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