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春 作品

第 68 章 韭菜生長期





他們定價高,算五百文一隻。




現在能養豬的人家,要麼是親戚、村裡有豬崽,他們就近買。要麼是跟屠戶關係好,也算是“幫忙”養。




屠戶需要很多肥豬,他們花錢買來豬崽,養死了算自己的。養活了,賣給屠戶,掙個辛苦錢。




這之外,飼料要用起來。




活動當天,要介紹即將成為盤中餐的“食物”們的月齡。




第一次養殖,以推廣為主。




飼料免費供應,但採取自願原則。




願意嘗試飼料養殖的,就定期來領取。




下回,他們酌情考慮,願不願意花錢買飼料。




江知與給他算著數目。




場地不用花錢,人工都有月錢。




鋪面不用花錢,夥計要發工錢。




下豬崽的母豬不多,他們前期投入大,放出去給農戶養,他們是虧本的。




雞苗還好。雞場開起來以後,雞蛋可以兩頭勻,成本大大降低,又是批量孵化,比個體的雞販子強。在雞苗生意上,薄利多銷,能掙小錢。




肉類緊缺,肉攤擺出來,必然掙錢。




養殖類,則需要時間沉澱。




江知與聰明,自幼學得多,最近常跟謝星珩聊這些事,思維更加開闊。




()小謝要爭一個機會,這一步,掙錢不再當下,是在“盤餅子”。




百姓們整體富裕了,雞苗豬崽就不愁養了。




農商農商,與農戶相關的營生,都在內。




種地是一樣,養殖也是一樣。




人多力量大,他們一家農莊的養殖場,只算小有規模。




如果縣城有一半的農戶參與進來呢?




他們的油渣飼料會成為不可替代的佳品,加快牲畜生長,縮短掙錢週期。




他們培養出來的獸醫們,可以再繼續收徒,把這門醫術發揚光大。提供一批稀缺人才。往後可以去什麼地方,都是香饃饃。




到這一步,才會回到成品銷售上。




江家會主理統一的銷售渠道,讓他們養的雞和豬,甚至以後養起牛羊,都有去處。不至於辛苦白費,賤價出售。




算到後面,江知與已經不去想銀子了。




真是好大的場面,好大的“餅子”。




“我也好想吃一口。”




謝星珩時不時往盆裡添熱水,半桶熱水加完,不必再泡。




他故意用腳趾在江知與小腿上蹭,留下一溜令人生癢的水痕。




江知與倏地閉嘴。




孕期不胡鬧,小謝心疼他,用手都少。




突然的親密,反讓他生疏不自在。




謝星珩就是逗逗他。




“這餅子是我們家的,你隨時都能咬一口。”




江知與手臂往後撐著身體,等謝星珩挪開腳盆,他才坐起來。




擦腳布可以放在地上,他胡踩兩腳就行。小謝偏要給他擦乾淨。




他才被激起的雄心,一下變得柔軟。




謝星珩叫人過來把水抬出去倒了,又去泡澡去汗味兒,再來躺下時,江知與迷迷瞪瞪,半睡半醒的。




謝星珩抱抱他,他就鬆開眉頭,放心入睡。




今晚聊天結束。




次日清晨,夫夫倆睡到自然醒。




趁著穿衣之前,謝星珩照例給江知與量肚圍,在小本子上記錄下來。




上面還有另一筆跡,是江知與寫的每日情況。




謝星珩管這叫“孕期日記”。




江知與感覺新鮮,寫得很認真。




不過寫日記就像記賬,寫久了,就會做假賬。




謝星珩每天早上都會看看前一天裡,江知與寫了什麼。




他看完就搖頭:“小魚,你居然也會記假賬。”




江知與:“……”




他昨天吐了很多次,沒寫。




謝星珩又說:“當我發現一次假賬的時候,就說明有很多假賬隱藏在其中了。”




江知與瞪大眼睛:“沒有,只有昨天一次!”




謝星珩提筆:“說吧,做了什麼假?”




江知與老實說了。




他孕期狀態好,心情不爽,身體就不適。




昨天是為夫君憂心。




謝星珩照實寫下,在後面一頁做補充說明:江小魚惦記夫君,茶飯不思。




江知與等他走了,拿本子瞧一眼,漲紅了臉。




生意還要繼續做。




在“韭菜”生長期,謝星珩還得補貨。




日用百貨,在豐州縣就能補齊。




多的花樣沒有,平平淡淡的。




現在都是人工生產,謝星珩沒有大肆開廠的打算。




同時,他要團結一下豐州的大小商戶,帶他們一起掙錢。




下邊的百姓要富有,也得上面的有錢人,願意“漏財”。




錢幣流通,才能生財。




跟商戶們聊,是採取的“供貨商”模式。




各家商戶把他們的商品,上架到江家的鋪子裡售賣。




這對他們來說,是個新鮮模式。




江家不是找他們低價進貨,更沒有分利不均。




上架到江家的貨品,不論售價幾何,江家都要抽三成。餘下都是他們的。




謝星珩不強求:“你們可以考慮考慮,這之前,我正常拿貨,你們正常報價。”




沒有正常價,為維繫關係,都給的薄利成本價。




以這個價位算,他們不如跟江家合作。




怪就怪在謝星珩經驗淺,路子野,他們捉摸不透,不敢隨意跟注。




只有已經靠攏江家的黃家,和與宋明暉交好的王家答應當供貨商。




供貨商,不止有他們。




每年大集市上,都有手藝人賣東西,那說明高手在民間嘛。




鏢局不開了,人員都在。全都動起來,挨家挨戶的打聽。




有什麼好東西別藏著,掙錢還非得等到趕集的時候嗎?小集市也能賣東西啊!




零散的供應商,也是供應商。




不同於商戶的分利經營,這是採購關係。




要讓採購關係穩定,就要提供其他商家不能滿足的條件。




謝星珩設立了兩項條例。




第一,凡是給江家供貨的個體戶,依據供貨數量、質量評級。會增加收購價。




根據貨品來,本就薄利的,整體加點銅板,算個添頭。




若是利潤大,那漲一漲收購價。




第二,持續三個月沒供貨,則取消該個體戶的供貨商身份。之前累計的評級分數,將清零。反之,每月可以有三次免費抽獎機會。




抽獎機會,會隨著評級增加。




幹得好,每日一抽不是夢。




這一下,簡直捅了百姓的窩。




誰家沒點手藝了?從前都是趕集時,賣完貨物,再去採購。相當於以物易物。平常閒著就做,全攢著的。




這一回江家要收,供貨商多不勝數。




鏢局關門,鏢局的宅子還在。現在就充做倉庫,要供貨的人,得先帶貨來驗。




江家確實缺貨,很久沒有補貨。




現在世道亂,兵禍沒有累及豐州,也出不去。




謝星珩連府城都不讓人去,貨品只能在豐州縣補充。




好在他本錢豐厚,日用品又實在便宜——黃二少五兩銀子拉了三車貨,裡面還有壓價的豆油。




忙碌裡,謝星珩有意散發出去的消息,也在縣內引起了一陣熱議。




——江家油坊太小,豆油存貨告急,聽說他們要對李家下手了。




李家原就跟江家不和,結下死仇後,更是不可解的恩怨。




他們家的油鋪子,受到江家豆油的衝擊,自謝星珩開始售賣起,他們家一天見不到兩個活人。來買的不是醬油就是香油,根本不買正經炒菜的油。




再有這個消息,他們當即急了。




李家有存量,常知縣要錢,人也走得匆忙,沒來得及對李家油坊伸出黑手。




以“油”為爭,李家不帶怕的。




他們也搞活動,依樣畫瓢,滿減、轉盤全給安排上,滿贈活動高高掛起。




李家勢要極速回轉資金,將存貨變成現銀,這樣才有資本跟江家碰一碰。




這活動,他們提前做了宣傳。




宣傳了足足三天,鄉鎮裡都有人跑。




江家開業時,都沒這陣仗。




所有人都等著謝星珩的反應,謝星珩悠哉悠哉,看起來跟沒有反應。




他願意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極限引流。




他教小魚,以戲曲舉例。




一場戲,分上下兩部。




第一場戲,甲戲班演出,大爆特爆,好評如潮。觀眾熱議,帶動更多看客。大家都非常期待第二場的演出。




甲戲班趁熱宣傳,公佈了大小花旦跟演出日期。




萬眾矚目之下,乙戲班公然摘桃桃。




本該在甲戲班演出的花旦們,都去了乙戲班。




乙戲班的人,還貼臉開大,極限引流,跑來甲戲班的場子,大聲吆喝:“第二場戲,在乙戲班演,已經開場了,再晚就來不及了!”




甲戲班忙活一場,都給乙戲班做嫁衣了。




江知與眨眨眼。




所以他們要互相“摘桃桃”?




李家借用他們家的生意法子,公然叫板。




他們也能趁機,釜底抽薪。把李家提前張羅來的客人,都拉到自家?




謝星珩笑眯眯點頭。




他有一雙上挑丹鳳眼,平時總是慵懶,正經起來不顯邪氣。




這一笑,卻有幾分像狐狸。




江知與忍俊不禁:“我們要放‘白給計劃’了嗎?”




謝星珩很有幹勁。




這一波搞完,李家半死不活,他再去落井下石,拿到李家油坊,指日可待!




算算日子,“韭菜”也該長好了。




豐收的季節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