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雪芽 作品

二百三十四 榷茶不利

 

茶商們也未能倖免,他們精心準備的貨物被沒收,多年的經營毀於一旦。

 

“我們何罪之有?”一位中年茶商怒吼著,他的雙眼充滿了血絲,但面對鋒利的長槍,他也只能無力地被捆綁起來。

 

村民們聚集在一旁,憤怒與恐懼交織在每個人的臉上。他們的生活與茶葉息息相關,如今卻因為官府的壟斷政策,看著自己一年的希望化為泡影。怨聲載道,卻無人敢於公然反抗。

 

除了怨聲載道,還是怨聲載道。

 

“娘子,那是何處,那些茶人好可憐,到底是怎麼回事啊?”陸羽揪心地問白茶。

 

“官人,我們不如去看看吧。”

 

二人說著,白茶施法,帶陸羽降落人間。

 

二人降落的地方是雅州境內。

 

在這裡,他們聽到了一個詞:榷茶制。

 

有人向聖人提出榷茶之利,道是實行榷茶制度後,朝廷通過對茶葉的專賣和徵稅,可以顯著增加財政收入。

 

由於茶葉生產的大發展,物資變得豐富,商人通過榷茶可以致富,而朝廷在出現財政危機時,通過效法禁榷制度,對茶葉徵稅,從而增加了國庫的收入。若實行榷茶制,茶利在國家財政收入中將佔顯著比例。

 

其次,榷茶制度還能使朝廷控制茶葉貿易,特別是與邊疆民族的貿易。由於邊疆民族依賴茶葉作為生活必需品,通過榷茶制度,國家不僅能夠獲得經濟利益,還能夠在政治上加強對邊疆地區的控制。

 

此外,榷茶制度還對商人進行了一定的限制。商人們需要向榷貨務繳納錢帛,換取茶券,又稱交引,然後憑此券去指定的山場提取茶葉,再運往非禁榷地區出售。

 

這樣的流程不僅為朝廷提供了稅收,也使得朝廷能夠監管茶葉的流通過程。

 

提出榷茶之利的人姓王,名叫廣金。

 

王廣金出身於太原王氏的祁縣房支,王廣金本人博學多才,擅長文學,他的才華得到了聖人賞識,經歷了多次升遷,擢進士,之後又舉宏辭,再調藍田尉。經過一系列的職務調整,如今已經成了李朝宰相。

 

王相爺提出榷茶制,是從朝廷角度出發,充滿了對統治者利益的維護,通過對茶葉的壟斷來獲取更多的財富,同時達到控制邊疆的目的,但絲毫不考慮民間人士死活。

 

榷茶製作為新鮮制度,聖人也不敢貿然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先找一兩個試點推行看看。

 

雅州便成了首當其衝的試點。

 

為何?

 

選擇雅州作為試點的原因,因為這裡是茶馬古道的重要節點。在這裡試點,可以有效地控制茶葉的生產和貿易,同時也便於實施茶馬互市的政策。

 

而且,聖人最喜歡蒙頂茶,以雅州為試點,責無旁貸。

 

然而榷茶制在雅州卻引發了民怨。

 

原本,為配合朝廷的榷茶制,雅州茶商將八成蒙頂茶賣給朝廷,以助推榷茶制這一新鮮制度的落地推進,然而官府卻要求所有蒙頂茶都賣給朝廷,百分百禁止私人交易,這樣一來茶農、茶商的利益就受損了。

 

官府對茶葉實行高度壟斷,導致茶農和茶商無法自由買賣茶葉,還必須繳納重稅。這種剝削性質的政策限制了私人商業活動的發展,引起了廣泛的不滿和牴觸情緒。

 

自古官逼民反。

 

雅州作為茶葉生產重地,茶農和茶商們無法以茶葉為生,生計難以為繼,雅州也因此難以穩定,民怨積攢到一定程度,勢必爆發,屆時朝廷不安呀。

 

而官府是不可能將雅州推行榷茶制的真實情況反饋到朝廷,到聖聽的。

 

他們為了烏紗帽,只會瞞報。

 

一旦聖人覺得榷茶制在雅州推行成功,繼而在全國推廣,勢必會影響到長溪白茶的發展。

 

牽一髮而動全身。

 

舉朝茶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這個責任,陸羽夫婦得扛起來。

 

“官人,你如今就是個凡人,長安路途迢迢,你去了幫不了什麼,反而礙事,不如就回長溪去。”

 

陸羽聽了白茶的大實話,委實有些委屈,但白茶說的是實話,他也無法反駁,只能聽從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