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飲食男女 作品

第171章 文化衫

  更容易溝通,更容易理解,劉茵說李順選老大合適的原因其二是大兒媳婦兒。

  三個兒媳婦兒,兩個出身是高幹,唯獨只有趙雅芳是出身農村的,再是經歷過高等教育,可根子和骨子裡還是農村人,生活上還是農村的思維模式。

  勤儉節約,老實本分,孝順恭謹這些品質都是刻畫在了骨子裡的,又是承擔著長媳的責任,對待老人自然是要比其他兩個兒媳要順當些的。

  老太太就是這麼過來的,所以很理解劉茵的想法,對趙雅芳的態度比其他幾個孫媳婦也是不一樣的。

  有對長媳的尊重,也有對家庭未來主事人的倚重。

  家庭是個很溫馨的場所,可也有現實的一面,既然定了是老大養老養家,那老大媳婦兒自然就被定為李家未來的主事人。

  這個不用爭,也不用搶,有話語權的好處,也有當家人的責任。

  趙雅芳現在其實已經承擔起了家庭的一部分決定事務權,劉茵也有意放手家裡的事由著老大媳婦兒做主。

  其實這都是老大媳婦兒過門後應該有的意思,只不過當時趙雅芳一心想要單獨出去過日子,不受老人牽扯。

  婚後也是沒接婆婆的賬本和鑰匙,想著小叔子也上了大學,二小叔子還在外面當兵,公公婆婆歲數都不大,再等等。

  她想的是,但凡二小叔子和小叔子有一個張羅著繼承家業或者提出要給公公婆婆養老,那她和李學文就搬出去住。

  哪怕是住學校裡的宿舍也不想在家裡擠的。

  可誰能想得到呢,計劃沒有變化快,原來預想著的家裡會很擠,向對門那樣擠得走不開身的,可才不到半年時間,在這院裡他們家就有了四五處房產。

  這會兒住吧,打撲嘞住都住不過來了,二小叔子更是在結婚後就搬出去了,留下三處房產在這院裡空著。

  現在可倒好了,兜兜轉轉,在家裡住著的人都湊不夠一間屋子的一鋪炕了。

  她和李學文在學校還有個分到手的住房空著呢,現在也沒法過去住,以前擔心的房子問題現在倒成了累贅。

  環境的變換自然決定了觀念的轉變,趙雅芳逐漸的也對養老和當家這件事不再牴觸和推辭,婆婆給了鑰匙和賬本她都接了,算是正式的成了管家媳婦。

  說起來這就是個傳統的習俗和儀式感罷了,李家能有多少錢,能有多少移動資產李學武還不知道?

  甭問,他們家可沒有婁家的那種傳世翡翠手鐲,更沒有什麼金銀古董啥的,就是日常的工資和票據。

  賬本是要有的,京城無論大小家庭,是窮的,是富的,是人多的,是人少的,基本上家家都有本賬。

  記錄了本月領工資幾何,上個月盈餘幾何,欠款幾何,本月按日花費均會登記在本冊上,以供反思核對。

  買鋼筆,訂雜誌了,修鞋了,買菜了,都得登記,出一筆進一筆,老百姓的日子都在賬本上呢。

  管家的媳婦兒管賬管錢,她說這個能買,那就能買,她說賬上這個月的生活費都不夠了,不能買,那就是不能買。

  男人和家裡其他人只管著掙錢和提出要求就是了,至於花錢和買東西都得經管家媳婦兒手。

  在早這個權限也是給剛過門的主家媳婦兒管的,一直管到自己閨女十三四了,懂事了,就得帶著閨女學著管家了。

  無論閨女出閣與否,大兒媳婦兒一進門,這錢庫的鑰匙和賬本就得從婆婆手裡交到新媳婦兒的手裡。

  沒有時間緩和,一般就是新婚第二天新媳婦兒給公婆磕頭的時候,敬了茶,接鑰匙和賬本。

  正常來說,新媳婦兒在家已經跟孃家媽學了好些年的管家經驗了,不會怵頭和麻爪。

  這也是為啥早先的人家講究個門當戶對呢,沒有孃的姑娘不好找婆家的,說是沒有教養。

  當然了,這個教養並不單單指素質和人品,還包括管理生活和家庭瑣事的能力。

  到了這個年代,老一輩兒的傳統更是保留了下來,家家都不是寬裕日子,節衣縮食、勤儉節約的生活是所有家庭的主旋律。

  匣子裡有本賬,各人都不覺得虧,老老少少心裡也有個譜兒。

  李家這樣的自然是好的,各個兒都頂事兒,各個都能賺錢的,那匣子裡的錢也多,算計的也少。

  老大媳婦兒結婚沒接賬本的時候工資都是她自己收著的,直到今年接了婆婆的鑰匙和賬本,這才將她自己和李學文的工資歸到了公賬上。

  李順的工資自不必說,一直都是家裡的頂樑柱,一直都在供養著家裡人,他是最無私的人,也是家裡話語權最高的人。

  傳統家庭在這個時期就組成了一個奇怪的權利架構,在大事上,倒是成了公公和主事兒媳婦兒商量著辦事的情況了。

  公公主事,有大局觀,有生活經驗,兒媳婦兒掌財,能算在小處,能勤儉持家,這種結構讓上一輩和下一輩兒的話語權達到了平衡。

  公公能打罵兒子,但不能打罵兒媳婦兒,兒媳婦兒能跟婆婆鬥氣鬥嘴,卻是不能跟公公開牙罵街。

  兩個人都是互相尊重著,這事情倒是好商量了,倒是好做決定了。

  要不怎麼說傳統的並不一定是糟粕,有時候是有一些大道理在這裡面的。

  李家現在除了李學才沒上班掙工資,就只有劉茵和老太太是不賺錢的了。

  可劉茵要做家務,老太太要照顧兒孫,都有各自年齡到了應該做的職責。

  錢匣子裡本應該還有李雪一份工資的,可趙雅芳自己結婚後都被婆婆允了自己管工資,現在怎麼會跟小姑子要生活費呢。

  也沒等婆婆開口說話,趙雅芳早在李雪上班後就跟婆婆說了,小姑子未來還要找婆家,公婆應給的嫁妝不算,哥哥嫂子給的陪嫁另說,她自己的工資自己收著,算是體己錢。

  普通人家這體己錢不是這麼算的,姑娘上班了也要給家裡交生活費了,跟小子是一樣的,吃一頓飯,給一頓的錢。

  交了生活費以後,姑娘自己定,是不是要給父母一些養老錢,或者叫孝敬錢,剩下的才叫體己錢。

  似是李家這般要姑娘吃家裡的,用家裡的,生活費不用交,工資自己全收著的,那真是不多見的。

  許是婆婆厲害的,抓著錢匣子和賬本不鬆手的那個才能這麼幹。

  可這麼幹的結果就是兒媳婦兒離心離德,兒子也有怨言,一家子別想有個和睦了。

  其實趙雅芳想的多一些,本就是跟小姑子相處的好,年齡差著呢,當親妹妹處也是真的。

  公公婆婆家對自己家真是不薄,送米送面的,親家相處的真是好,她要是虧了心,還得挨她爹的大巴掌。

  再一個就是公公現在賺工資養家是很輕鬆的,雖然現在還養著一個小叔子,可這小叔子也不是沒出息的樣,未來也是好工作好生活的,並不會給她添累贅。

  現在處的好了,未來都是幫助和指性。

  以前她覺得自己和學文工作好,賺的多,離了大家過小日子絕對舒服。

  可經歷了跟老二學武鬧了那一場,二小叔子又是給票買自行車,又是想辦法給他們找房子的。

  李學文出了事,還不是得請二小叔子出頭去接人。

  她哪裡會不問當天發生了啥,就李學文講了,二小叔子手裡拎著槍,把他從一堆人裡救出來,在門口躺著一個,到了大門口又是追著揍了一個。

  趙雅芳聽著揪心,可也卻是安心的,打聽著學校裡那些同事們的遭遇,還不是感念家裡有這麼一個頂樑柱,敢為哥兄弟冒險的人。

  將心比心,她爹給的那一巴掌不白挨,徹底打醒了她。

  自己弟弟就在二小叔子手底下上班,半年一進步,眼瞅著活潑勁兒又回來了,她自己心裡也有本賬呢。

  小姑子吃飯又能在家裡吃幾頓飯,穿衣都是二小叔子給置辦呢,能用家裡幾尺布,就是生活也沒想著多費家裡的錢財呢。

  公公現在還能賺錢呢,婆婆還能照顧家庭呢,老太太還能看顧孩子呢,她能做出那等蠢事來?

  主動提出要照顧小姑子,不入李雪的工作進賬,不僅全了婆婆愛護閨女的心,也讓家裡人都看出她的大度來。

  就算是收了李雪那十幾、二十塊的生活費,她的匣子裡又能多多少來,都不抵二小叔子拿家裡來的東西值錢。

  後院送來的雞蛋不是錢啊,這又不是公賬的雞,這是二小叔子沒結婚前就分了家自己養的,下了蛋也是給李姝吃的。

  現在是李姝抱回家養了,二小叔子又是個有能耐的,雞蛋不愁了,她又是有了身孕,婆婆這才給她煮了吃。

  可吃著這雞蛋她也得想想,李姝是真的不吃了?還不是二小叔子跟妯娌顧寧提了,這雞蛋給她補身子,李姝的雞蛋另外掏噔了。

  這家裡但凡都掙錢,都有個上進心,有一個人主動奉獻著,有兩個人都為家裡著想,老人不偏不倚,這家就沒個打鬧的,一準兒的家和萬事興。

  不用爭,也不用比,誰家過的都不差,公公婆婆關心分家出去的孩子是正常的,招呼還小的孩子也是應當的,她現在都不虧,以後這些小叔子和妯娌還能讓她虧了?

  就是這次上山說是老三媳婦兒和婆婆去看公公和老三,和也想著給她孃家帶一份禮的。

  互相體量著,婆婆有的時候是厲害了一些,可也都是想著他們好,趙雅芳在家待的日子長了,想的也就多了。

  跟炕上坐著,看著老太太笑,便也笑著逗了調皮的李姝。

  李姝今天高興呢,回來這一路就高興,吃飯也高興,晚上這會兒玩的也高興。

  小小的人兒都懂得思念的味道了,知道是肚子裡想念親人了。

  ——

  倒座房這邊吃完李學武等人就給小子們倒了地方,大飯桌人家都等著用來學習呢。

  也許是這邊的氛圍好,也許是好為人師,何雨水也習慣了晚上在東屋看書。

  有的時候小子們有不懂的地方了,也都是跟雨水問了,請教了,她倒是過了一把當老師的癮。

  其實說教的多,學問好的還得是趙雅芳,因為在家閒著,有的時候晚上吃了飯她也來這邊坐一會,主要還是跟於麗和迪麗雅她們說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