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5 章 185

 在他後方還有百餘人和他此刻應當都有著相似的疑問,那便是在李清月給出了這句作答後,試圖確定這話中的真實性。

 在這張即將被夜色模糊的臉上,他們找不出對方有任何一點說謊的必要。

 這樣的對手反倒讓人有些安心。

 他深深吸了一口氣,翻身下馬,將祿東贊摔落下馬的遺體擺放齊整在了地上,朝著對方叩了一個頭,又回頭朝著李清月行了一個重禮,“那就多謝

 將軍了。”

 他要做的事情做完了,那也沒有了留在這裡的必要。

 在這話說完的下一刻,他毫不猶豫地揮刀,砍向了自己的脖頸。

 這毫不給自己留情的一刀,讓他很快倒了下去。

 隨後是又一個人效仿了他的舉動。

 直到……在場剩下的不過百餘人而已。

 饒是清楚地知道他們面前的眾人都是他們的對手,在這等為效力的將領殉葬的場面前,也不免感到震撼。

 唐璿:“他們……”

 “讓他們走吧,”李清月擺了擺手,示意唐軍讓出一條路給這些僅剩的吐蕃兵卒,“也讓他們帶個消息給欽陵贊卓,就說十日之後,我要在柏海見到他。”

 這些並未動彈的吐蕃人怔怔地看向她。

 他們不曾想到,居然還能得到唐軍饋贈的食水填飽肚子,然後從對方讓出了一個豁口的包圍圈中得到求生的機會。

 又聽她補充了一句:“走

吧,祿東贊已死,這場戰爭已經結束,你們可以走了。”

 接下來,就是另外的戲碼了。

 吐蕃軍規之中對於敗者的懲罰,讓這些人在回去後決計討不了好,但這就跟她沒什麼關係了。

 祿東贊臨死之時與其下屬的慷慨悲歌固然可嘆,但也至多隻能讓她為敵人多一份敬重,便再無其他。

 她接下來需要應付的,是祿東讚的兒子欽陵贊卓。

 在從裴行儉那邊獲知,欽陵贊卓近來不在祿東贊軍中,也並沒有消息聽到他回去吐蕃邏些城待命時,她已經基本可以確定,她們這邊的猜測基本沒錯——

 西域戰事確實與吐蕃有關,督辦此事的還就是此人。

 若真是他從中插手的話,也難怪原本不該合兵在一起的西突厥朱邪部與那回紇鐵勒會合兵到一起。

 這很符合吐蕃之前就數次嘗試踏足西域的方針。

 但就算大唐的西域確實被此人攪和得一團亂,就連吐谷渾的戰事都險些因此沒能得到唐軍的及時支援,他如今也已是落敗的一方,沒能及時對祿東贊做出支援。

 “所以大總管打算和他做個什麼交易?”唐璿摸出了手邊的火摺子,點亮了一旁士卒遞交過來的火把,為李清月照亮了他們這頭的前路。

 這會兒不在作戰之時,李清月沒那麼大的壓力,便賣起了關子,“等他來了之後,你不就知道了嗎?”

 將目光轉回到眼前的時候,她臉上的笑容又收斂起來了幾分,“帶上祿東讚的屍體,然後將其餘人等厚葬了吧。”

 這場與吐蕃的交戰雖然結束在十月之前,算起來不算經歷了拉鋸,但其中的人員傷亡依然不在少數。

 也正如祿東贊此前所想,李清月確實沒有揮兵直入吐蕃腹地的機會,意味著這西邊的強敵還有得折騰。

 那麼今日之勝,便還遠不到她能自傲驕狂的地步。

 所以她也必須達成與欽陵贊卓之間的這個交易。

 而他一定會來的。

 只要他想繼承祿東贊留下的政治財產,他就一定會來!

 ------

 當欽陵贊卓獲知祿東贊死訊的時候,已是兩日之後。

 這些死裡逃生的吐蕃士卒還有未盡之言,但欽陵贊卓已顧不得去聽他們如何辯解了。

 在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打擊之下,他一向自視靈活的腦子,都有一瞬間處在了停滯思考的混沌狀態。

 ……父親死了。

 對他而言簡直像是無所不能的父親死了!

 可為什麼啊!

 明明他的動作已經不慢了。明明,他們最開始也是優勢一片的局面……

 在收到祿東贊上一條抵達他手中的消息之前,他就已經找了個機會從西突厥軍中脫身了。

 那些剛剛遇上蘇定方的西突厥與回紇聯軍還不曾意識到,這位老將軍此次的和緩進攻,僅僅是為了確認是否還有第三方勢力的插足影響戰局,並不是對他們的剽悍掠奪之舉心存畏懼。

 那也不是他們中斷道路的作戰方針,當真取得了成功。

 欽陵贊卓卻將這個消息看得很清楚,便用前去接手吐蕃援軍為由擺脫了這個泥潭,而後一去不回。

 此舉也因他此前做出的種種貢獻,並未遭到朱邪葉護的懷疑。

 欽陵贊卓走得沒有一點心理負擔。

 在他看來,安西都護境內的唐軍和這些叛軍要打成什麼樣他不管,只要吐蕃能夠成功奪取吐谷渾,獲得入侵中原的跳板,安西都護暫時重新回到唐軍的手中,也並沒有關係。

 反正,唐軍若想要自安西都護進入藏巴境內,就必須穿過當金山口,而此地正是吐蕃兵馬小心把持的要塞,很難為人所攻破。

 只要此地不丟,唐軍無法追根溯源,對吐蕃予以還擊。

 可他怎麼都沒想到,會先在抵達當金山口駐地的時候,便收到了父親告知的消息。

 父親在來信中說,唐軍疑似自巴蜀方向進軍藏原,在積石山覆滅了吐蕃派出支援的兩萬兵馬。

 對此,欽陵贊卓的心中滿肚子的疑惑。

 蘇定方進軍安西都護,且出兵人數不少,唐軍何來這樣的本事,在這倉促之間便能另外調撥出這些兵力迎戰吐蕃?

 但此刻更為要緊的,顯然不是唐軍如何做到的這一點,而是他們吐蕃要怎麼做。

 少了這兩萬的援軍,祿東讚的情況必然有些麻煩。

 他必須儘快回師支援!

 可正如父親在信中所說的那樣,他也必須小心探查軍情,謹防這一路自北部調度而來的援軍,也會隨後落入唐軍的陷阱之中。

 事實上這番調兵也並不那麼容易。

 雖然有祿東贊給出的許可,也有他提前佈置在這一面的接應,但吐蕃的北部並不像是邏些城一般兵力集中,而是在鹽澤(柴達木盆地)與薩毗澤水域周遭分散佈兵,往來調度到兩萬餘人便花費了欽陵贊卓不少的時間。

 而一度隸屬於吐谷渾的當地羌人



 要麼同北部若羌關係緊密,要麼就是接受吐蕃的調度不足十年,還遠沒到能被隨意支派的地步。

 這就導致在揮兵南下之前,欽陵贊卓也必須在當金山口的營地中留下足夠數量的守軍防備不測。

 當欽陵贊卓終於抵達諾木洪地界的時候,他都覺得自己有種說不出的精疲力盡,甚至比起他在西域調兵遣將、指點風雲還要艱難得多!

 然而被他派遣出去的先頭部隊帶回來的,不是吐谷渾那頭的戰況,而是那些被唐軍放還的吐蕃將士,以及——

 他父親的死訊。

 對於年輕的欽陵贊卓來說,他還從未考慮過這樣的一種可能,以至於當他身邊有人在問他該當怎麼辦的時候,他竟恍惚覺得,那聲音是從很遠的地方傳來的模糊囈語。

 怎麼辦?

 “……將軍可不能相信大唐那邊的話,您若在此時送上門去,誰知道還能不能活著出來。他們或許就是知道您在近處,才要來上一出斬草除根。()”

 我等不如儘快趕回王城,與您兄長會合。?[”

 欽陵贊卓喃喃:“……回去?”

 他終於後知後覺地感覺到了手臂上遭到的壓力,將目光慢慢聚焦到了眼前,也聚焦到了焦急叮囑他的親衛身上。

 但在重新將思緒迴歸現實的剎那,欽陵贊卓又何其清醒地意識到,他沒有這個資格過多地沉浸在父親之死帶來的苦痛之中。這個回去的選擇,對他來說也過於奢侈了。

 他必須以噶爾家族繼承人之一的身份,在天已塌陷下來的時候快速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

 他慢慢地將那隻希望阻攔住他行動的手給推開在了一邊,“不,我不能回去。這個會面,我必須要去。”

 親衛驚道:“將軍……”

 欽陵贊卓打斷了他的話:“你不用勸我了。吐蕃雖然不像中原一般那麼講究於孝道,但我父親的情況不一樣。”

 或許是因為父親的死訊,他面容之間的桀驁之色,忽然之間就沉寂了下去,讓他比起之前多出了幾分成熟。但那份狠意與決絕卻是越發清晰地浮現在了他的眉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