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4 章 174

 吐谷渾貴族向吐蕃投降的念想,也只能說是暫時被壓制下去。

 所以——

 裴行儉在吐谷渾境內所做的,是集合吐谷渾的現有力量,賭一個吐蕃退兵,而不是真能帶領吐谷渾以弱勝強。

 弘化公主殺得了一個素和貴,卻不能在慕容諾曷缽過世之後,直接對著那些尸位素餐的吐谷渾貴族統統大開殺戒。

 這,便是吐谷渾的困境。

 此地固然不像是庭州西州一般,已經直接出現了城池易主的大規模交手,但在局勢的危急程度上,又相差多少呢?

 庫狄真如說到這裡的時候,不免下意識地抬頭向著上首的天子看去,希望能從他的臉上看到幾分對此地的重視。

 但她看到的景象裡,對方那張稍顯蒼白的面容上,好像更重的還是一抹犯難之色,而不是在聽到這出驚變後快速做出應對。

 反倒是坐在他身邊的皇后殿下,在對上她這稍顯大膽的窺探後,回給她了一個安撫的笑容。

 庫狄真如重新垂下了頭,心中不祥的預感越發深重,只好鄭重其事地補充:“王后還有一事請我轉達,裴將軍的判斷應當確實沒錯,吐蕃此次調兵動作恰好與回紇、突厥叛亂一併發動,大有可能有所聯繫。倘若這出叛亂的目的不在西域而在吐谷渾,吐谷渾的局勢將會更為危急。”

 “大唐有吐谷渾為盟友,吐蕃若想對外擴張,便能少一條最為便捷的道路,但吐谷渾若滅,吐蕃可徑走日月山口進軍隴右,上臨關中。以今日吐蕃所為,以祿東贊挾持吐蕃贊普總攬朝政的野心,他難道不敢嗎?”

 他當然敢!

 長孫無忌終究還有幾分顧念親情,祿東贊卻沒有,所以非要將二者相比的話,祿東贊比長孫無忌敢得多!

 在庫狄真如說到“總攬朝政”四字的時候,也不知道李治是不是想到了他那個已死去的舅舅,面色上閃過了幾

 分微妙的情緒。

 或許是因為想到了往日種種,在讓人先將庫狄氏帶下去休息後,他看著面前這封由弘化公主送來的信件,還有片刻的思慮沉吟。

 過了有一會兒,他才朝著武媚娘問道:“皇后怎麼看此事?”

 武媚孃的答案很簡短,“慕容忠的這個忠字取得不錯。”

 李治卻聽得明白她的意思,這顯然是希望他對吐谷渾做出支援。

 投降大唐的外邦將領裡用“忠”字為名的不少,其中有個典型代表,就是阿史那忠。

 慕容忠的這個“忠”是什麼意思,無需多說。

 這是對大唐的效忠。

 如果說慕容諾曷缽作為吐谷渾國主,還有可能受到吐谷渾境內貴族的影響,那麼當弘化公主作為他的母親從旁輔佐的時候,吐谷渾的立場幾乎不需要受到質疑。

 而相比之下,一邊朝著大唐上貢,一邊圖謀吐谷渾這處要塞的祿東贊,才當真是個禍害。

 正如庫狄氏所說,他都敢挾持吐蕃贊普作為自己掌權的傀儡了,他還有什麼做不出來的。恐怕區區叛逆大唐,也不過如此!

 李治深吸了一口氣,答道:“既然如此,就讓邢國公等人在平定了西域動亂之後轉道吐谷渾吧。”

 “……?”武媚娘緩緩將視線挪到了李治的臉上,不加掩飾地帶上了幾分不可置信。

 平定了西域之後,再行前往吐谷渾?

 陛下在說笑不成!

 調兵遣將之中,哪有這等緩緩再說的法子。就算武媚娘自己沒上過戰場,在眼看女兒進學的時候,她也是看過幾本兵書的。

 這顯然是個荒唐的決定。

 她有一瞬間在想,陛下是不是還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當對上他目光的那一刻,作為十多年相伴的枕邊人,她又猛然意識到——

 不是的。

 他不是沒想到這個決定需要寄託太多在天命之上,需要寄希望於吐

谷渾那邊發揮出來的戰鬥力,但他依然這樣說出了口。

 而這不過是因為,他以涼薄的心態聽著吐谷渾的王位更替,也從其中聽出了一個對他來說尤為關鍵的信息。

 慕容諾曷缽新喪,弘化公主扶持兒子慕容忠上位,用雷霆手段完成了對吐谷渾貴族的第一齣震懾。

 這足以讓吐谷渾達成同仇敵愾的哀兵狀態。

 吐蕃要想順利拿下這塊跳板,必須要投入更多的兵力,偏偏調兵這種事情,在吐蕃的疆域之內不是那麼容易辦到的。

 當所有的信息擺在眼前的時候,為了避免李唐這邊的分兵作戰拖累到中央,對李治來說最划算的辦法,就是一如龍朔元年他做出的決定那樣,先讓吐谷渾自己支撐,等到唐軍在兵力上還有轉圜空餘的時候做出支援。

 說不定他還得覺得,在讓蘇定方回師之時對吐蕃敲打敲打,就能算是他的恩賜了。

 “可陛下不曾留意到庫狄氏話中所說嗎?”武媚娘抬高了幾分音調,打斷了李治這過於平靜的答覆。

 “吐蕃發兵的時間過於巧合,西域的兩方又本不該聯合到一起,都說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其中便極有可能有所關聯。西域已失庭州西州,必須儘快平叛,以防諸國林立之地牽扯出更多的麻煩,可吐蕃與吐谷渾的交手同樣是國事利害,怎能來上一出等等再出兵!()”

 這簡直是將天賜良機送到祿東讚的手中。

 大唐慢一步,他就可以更快一步。

 對於向來喜歡去抓住主動權的武媚娘來說,這樣的情況簡直讓人如鯁在喉。

 李治當然聽得出來皇后話中的勸諫意思,但在對方話中似有對他的指責之時,他又不免目光一凝,媚娘這話,是否有些出自私心了??()_[(()”

 當年讓裴行儉前往吐谷渾的決定就是由皇后倡議的,如今也是她更為堅持要對吐谷渾增兵。這其中到底有幾分是出於局勢斟酌,又有幾分是因為弘化公主這位故人呢?

 可轉念之間,李治又有些後悔這麼說了。

 吐蕃確實已日益展現出了其野心勃勃的一面,若說他們真能聯合西突厥與回紇一併發難,只為了在此次兩路開戰中達成他們的目的,也不無這個可能。

 如此說來,皇后為國事操勞,有此言辭過激也是應當的。

 只是還沒等他收回那話,他便已聽到武媚娘冷笑了一聲:“私心?莫非陛下覺得,我與弘化交好,所以提議給吐谷渾解圍就叫做私心?”

 她若真有私心,在從葛薩那裡收到戰事消息的時候,就應該秘而不發,等到陛下自己去獲取邊境戰報,還能免去了陛下對她下意識的猜忌。

 這提前五日的籌備,到底能為他節省多少事,李治怎會不知道。

 然而他還是將這樣的一句話給說了出來,真是讓人……好生心寒!

 李治完全沒想到,對他方才的那一句,皇后會有這樣大的反應。

 下一刻,她竟是一改平日裡的端莊風儀,忽然離席而起,在眉目間盛著一派清晰可見的怒火,以居高臨下的視角看向了他。

 “非要說的話,難道陛下就沒有私心嗎?先打西域後支援吐谷渾,不過是因為您很清楚,吐谷渾維繫國祚的信念,隨著諾曷缽之死還被加重了,他們自會主動做到一些陛下想要他們去做的事情。”

 “什麼私心公心的。”她扯了扯嘴角。

 “陛下您想要先讓世人知道,來濟、楊德裔等人不是您想讓他們送死,反而還能在捨身殉國後得到您的發兵,是為私心。您捨不得再多分出兵力承擔這場交戰之中的損失,是為私心。您想要先保住那些已打上大唐名號的土地——”

 “又何嘗不是一種私心!”

 李治額角青筋一跳,怒道:“皇后,你僭越了!”!

 () 千里江風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