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152 章 152(二更)

 當年一併行遊於嘉陵江上的眾人裡,段寶元雖還是那益州都督府長史,卻已累積了數年的政績在手,恐怕再有一兩年就能升遷了,唐璿已成了梁州刺史坐鎮一方,阿史那卓雲憑藉著戰功混成了伊麗道行軍副總管,公主和澄心同樣參與了百濟和高麗的戰事,唯獨他……

 現在稍微有一點功勞的,可能就是挖掘出了馬長曦這個奇才。

 這麼一看,他果然還是得更努力一點才好。

 “我現在覺得,我可能對盧升之沒那麼瞭解。”李清月望著他這個好似突然打了雞血的背影,著實不知道他又想到了什麼東西,只能和身旁的澄心感慨了一句。

 “說起來,公主為何不將姚元崇也給一起安排到這份差事之中?”澄心好奇問道。

 她看得出來,公主對姚元崇有重用之心,但還想讓他多看多做,所以在讓姚元崇和那幾個高麗少年人接觸後,讓他與對方的聯繫不斷加深。

 按說,若是想要讓此地的高麗人更清楚地意識到學習大唐官話的好處,還能從姚元崇接觸的那幾人這邊做出些示範。

 但很顯然,在李清月方才向盧照鄰佈置的任務中,並未將其考慮進去。

 李清月一邊順著稻田邊的小路緩步而行,打量著田中整齊的稻苗,一邊答道:“我還有另外一件事情需要他幫我主管。”

 “算起來,也真是一點不給人以休整的時間,若要籌備的話,現在也差不多是時間了。”

 澄心好奇:“那是什麼事情?”

 李清月嘆了口氣,“還不是那越冬禦寒之事!”

 別看李謹行那邊答應了,若是能促成各方都督府合力開採煤礦之事,無論李清月這邊的封地需要多少煤礦,他都可以做主將其贈予過來。

 李清月很清楚,這個煤礦數額不可能讓她獅子大開口。

 否則,要麼是長安那邊要懷疑她在封地不幹好事,要麼,就是她以煤炭禦寒的消息傳出,讓泊汋的人口以超過她計劃的方式陡增,到負擔不過來的地步。

 這批煤礦只能用於泊汋城府衙、冶鐵以及劉神威那頭的科研所用。

 可這些高麗的百姓要依靠什麼方式來禦寒呢?

 據說這遼東越冬之時,凍死幾個人根本不是什麼大事,但泊汋城和其周遭目前登記在冊的戶口就只有這麼一千戶,少了任何一個人,對她來說都是一個莫大的損失。

 對於有著後世經驗的李清月來說,她的第一反應當然是棉衣。

 可想法很美好,事實很殘酷。

 不錯,棉花已經在南亞能找得到,無論是王玄策這種出使印度的使者,還是玄奘法師這種前往印度取經的人,應當都在域外見到過,甚至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闢,傳入到了西域以及隴西之地,此物在中原卻還暫時沒有開闢種植市場的機會。

 百姓的耕地上連種糧食都不夠,又怎麼會用來種棉花呢?

 遼東這種無霜期短的地方,原本也不適合種這東西。

 另一個反應大概就是火炕。但姑且不說此物的壘砌成本,就說其中的木柴、木炭、煤炭消耗,對於尋常百姓來說也過於奢侈。

 李清月有心將此事丟給姚元崇來負責。

 當然,在此之前,她得先想辦法考慮個大致的方向。

 “總不能給每戶發點毛皮吧……”李清月沉思。

 這也太為難她了!

 真要達成這樣的目的,恐怕得往北邊草原上去找個不聽話的部落打一頓,劫掠一批牛羊回來。

 “公主,您是不是忘了個東西?”澄心指了指面前的這片稻田,說道:“稻草本身,就是禦寒之物啊!”

 李清月目光一頓。

 是了,她怎麼忘記了這一點!

 在沒有鴨絨、棉花填塞衣物被褥的時候,在無法如同達官貴人一般身著裘襖大氅的情況下,尋常百姓最為廉價也最為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用稻草、茅草來鋪床,塞進衣物之中,堵塞窗戶屋頂的漏風之處。

 那麼這一片會在十月裡收穫的水稻,就能嘗試著曬乾,分入此地的各家之中。

 但光是如此,可能還有些不夠。

 她遲疑著問道:“在本地,有更好的草嗎?”

 當澄心說出稻草二字的時候,李清月的思路頓時被打開了不少。她有理由相信,這些本地人應該也會考慮到用動植物來禦寒遮風。

 或許就能從中得到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

 被姚元崇找來的少年阿左聽到李清月的再度發問後,篤定地答道:“有,但是需要公主給我一點時間,我回家去將其取來。”

 等他再度來到府衙的時候,手中已多出了一雙皮靴。

 李清月伸手接了過來,就見這皮靴的內部,有一層植物捶打而成的草墊子。

 “我阿孃往北走去打獵的時候見到的這種草,”阿左解釋道,“我們給它起了個通俗易懂的名字,叫做紅根子草。這種草不容易折斷,很是堅韌,雖然葉片細長,但是捶打柔軟後編織在一處,便能御風防寒了。”

 “可惜……我們這一片的野草大多不長成這個樣子。”

 李清月追問道:“那它長在北邊的什麼地方?”

 阿左指了指李清月面前的地圖,答道:“在白山靺鞨居住的山上,或者……再往北去的黑水平原。”

 它們長在……那更為遙遠的草甸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