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146 章 146(二更)

 當那張臉徹底露出來的時候,她身上比起卓雲這樣的將領更顯溫和的氣質,方才落

 後半拍地展露出來。

 但她的這出行獵,可不是去玩的。

 李清月略微一打量,便看到這位劉夫人手邊的箭筒中幾乎已經空了,而在後方的騎隊裡還掛著不少獵物。

 除卻山雞野兔之類的小玩意,竟還有兩頭獐子和一頭鹿。

 在並未遇到虎狼熊羆之類的猛獸之時,能拿到這樣的收穫,已算是狩獵之中的佼佼者了。

 劉夫人並未介意於她的這番打量,笑著答道:“正是,為了找回點騎術的手感,乾脆出門狩獵去了。怎麼,小將軍是要往都護府治所去?我看您今日的這身——才該當叫做好風采!”

 她脫口而出的這句誇讚說得真心實意,並不作偽。

 李清月年紀太小,若是身著鎧甲的時候尚好,穿著官服便難免有小孩子偷穿大人衣服的嫌疑。

 但她今日所穿的這身玄色勁裝,倒是既有正裝的模樣,又合乎她的氣質。

 金紋玄衣之上繪製著雁銜瑞草的圖案,而腰間金帶之上,則是春水秋山十三玉片,正成玉帶十三銙,昭示著她在三品之上的身份。

 雖還未到及笄之年,但她將長髮以金冠束頂,配上那眉眼間的銳利明豔之色,倒是一番好生標誌的將軍王侯模樣!

 劉夫人很難不在這一刻想到她此前金甲巡街的樣子,和眼前這一身竟是不相伯仲。

 果然——不愧是安定公主!

 “那我們倆這就算是相互用誇讚打過招呼了!”李清月揚眉,順手指了指劉夫人後方的獵物,“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夫人滿載而歸,我來府上蹭一頓飯如何?”

 “這自然好。”劉夫人答道:“此地雖沒什麼好酒備下,但菜肉管夠,只要公主別嫌棄我們這邊招待不周就好。”

 “怎麼會!”李清月朝著她眨了眨眼:“我本就是忽然到訪的,能在半路遇上夫人就是緣分,只有客隨主便的道理,沒有鳩佔鵲巢的。”

 “那就請公主與我等同行吧。”劉夫人抬手,做出了邀請的動作。

 李清月當即一夾馬腹,跟了上去。

 在這樣的一出並轡同行間,她不免又將目光有一瞬落在了劉夫人的皮手套和長刀上,便順口說道:“初來遼東之時夫人還說,自己早年間的習武習慣,近年來已丟得差不多了,但我看夫人這話說得真像是在自謙。”

 劉夫人回眸朝著這俊俏的小公主看去,不知是不是她的錯覺,感覺公主對她的態度頗為友善。

 但大家同在這邊境之地,有這樣的一層交情總是好事,便也用閒談一般的語氣答道:“和我早年間相比,自然是差得遠了。也不怕說出來讓公主笑話,我十歲上下的時候還曾經纏著我堂叔,說他上戰場的時候一定記得將我給帶上,結果他都當到左驍衛將軍的位置上了,也不見他來跟我兌現一下當年的承諾。”

 “可夫人如今,不也算是另類地上戰場了嗎?”李清月目光朝著周邊一轉,打趣道。

 非要算起來,安東都護府這種邊境之地,當然也能叫做“戰場

 ”,不過,是一個正在收拾局面的戰場。

 “那不一樣。”劉夫人接道,“眼下這個最多叫做隨軍,我說自己想參與剿匪,我夫君就讓我先將本事學好。這不……”

 ?千里江風的作品《[大唐]穿成安定公主怎麼辦》最新章節由??全網首發更新,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她瞥了瞥身後的一串獵物,雖然沒將話直接說出來,想表達的意思卻不言而喻。

 她也只能用實戰來恢復恢復手感了。

 “這陣子其實也確實沒什麼作戰的機會。自我們來到此地,其實也有一月之久了,就連安東都護境內的平亂都沒見到幾齣,更何況是交戰。”

 “當然了,”劉夫人語氣裡多出了幾分和煦,“這是一件好事。”

 她揚鞭朝著遠處指去,示意李清月朝著那裡看。

 “現在,總得先將士卒們都給安頓下來吧。”

 渡過蛇水後,本就距離平壤不算太遠了,所以並不奇怪,在劉夫人指去的地方,已是大片被標示出來的駐軍田地。

 李清月判斷得出來,那應當正是邊境屯田之地所在。

 她略一思索,問道:“我記得隨同李將軍一併出行的,有屯田司的人手?”

 大唐律令之中是有規定的,凡是邊境鎮守之地,若是處在軍資轉運來不及補給的地方,就要設立屯田,用來充實軍備。

 臨時的調兵可以不考慮這一點,但像是李謹行這樣的情況,當然需要。

 所以泊汋城這邊在種地的時候,李謹行執掌的平壤城這邊也是同樣的。

 而且他需要種植的田地數量還不少。畢竟,陸續抵達高麗駐紮的唐軍兵馬約有兩萬人,按照人均一年十二石的消耗,也得要二十四萬石的軍糧了。

 “屯田司?”劉夫人愣了一瞬,“公主想說的是司田司吧?我在和將軍問起此名的時候他還說,也不知道為何要在今年改出了這麼個拗口的叫法。”

 李清月無聲地對遠在長安的阿耶發出了一句問候,只是沒在臉上將這份嫌棄的情緒給表現出來,應道:“對,我說的就是司田司。”

 劉夫人道:“不錯,他們是來了些人手,幫將軍把此地的軍屯給劃分妥當。”

 “您看,朝廷劃定的單地軍屯不可超過一百五十個,而這兩萬人的軍糧支出擺在這裡,若單靠著自給自足的產量,需要田地二十四萬畝,也就是四千八百頃,所以,按照大屯五十頃,小屯二十頃為計,最後劃出了六十個大屯,九十個小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