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137 章 137(一更)

 在朝廷兵馬潰敗的影響下,原本生活在泊汋城和其周遭的百姓不知有多少人往北逃逸。在戰事平息後的短短半年內,哪怕王都淪陷、高麗國破已通傳境內,唐軍也在周道務的指揮下做出了善待高麗遺民的指令,也沒能讓這些人回來。

 “大概還因為唐軍在陸續將高麗百姓往內陸遷移吧。知道內情的人應該能看出來,這是要將平壤等城市中更忠心於高麗的人從這裡遷走,以防此地出現動亂的情況,不知道的便只覺得,這是要讓他們這些可憐人背井離鄉。既然如此,還不如再多躲藏一陣。”

 李清月一邊指揮著人將泊汋城的府衙給清理清理灰塵,一邊朝著澄心說道。

 “那公主現在是要將這些躲藏起來的人給找出來,還是要儘快將這裡的人手投入到今年的耕作之中?”

 “嗯……”李清月停頓了一瞬,答道:“都不是吧。”

 她跟劉夫人說什麼她沒有安全感,其實也不算是一句瞎說的話,比如說,在她抵達青州行將出海的時候,就還讓另外一艘船前往熊津大都督府,為她送一封信。

 所以在這泊汋城被攻破的城牆經歷了草草的修繕,城中供給同行之人所用的住處以及她辦事所用的府衙也都完成了清理和修補的時候,劉仁軌帶著從熊津大都督府調撥來的一部分兵卒終於來到了此地。

 要李清月看來,無論接下來得做些什麼,光靠著那些礦工、醫者和徵募來的農人,肯定是不夠的,距離泊汋城足足有百多里的安東都護府駐兵也派不上用場,還是得先自己手中有足夠分量的兵力。

 更妙的是,劉仁軌自去年李清月返程長安後到如今,也正好在冬日將百濟降卒和駐守的唐軍重新完成了編隊與冬訓。

 所以當這支隊伍抵達的時候,李清月便格外欣喜地看到,除卻她那位老師仍舊是老當益壯之外,這些士卒,也同樣是一派精神抖擻的模樣。

 大概也是因為自高麗得勝後調撥過去了一批肉食,讓他們看起來更有了士卒英武之態。

 李清月上來便是一句:“老師果然不

 能僅以文官自居,在海上戰事中果斷取捨,在演兵統領之時也有學生所不能及的本事。”

 劉仁軌被誇得有點頭疼,好在李清月已快速轉開了話題,將她和蘇定方折返回到長安的見聞也都一一說了出來。

 從那長安的獻俘大會,說到她自陛下手中如何得到這塊封地,從為前來此地的準備,說到那場突如其來的軍事議會。

 比起她在信中提及的部分,在這出當面交談中,她所說的便要詳盡得多。

 “……”

 “可惜西域戰事有變,我舉薦卓雲前往監督西突厥兩位可汗,無法隨同我一起前往,倒是少了個趁手合用的人才。”

 “不過還有老師在旁相助,我也安心不少。這些新到麾下的伴讀,再有上一段時日,也該能陸續擔負起責任了。”

 “現在卻得先勞煩老師協助我辦一件事——”

 她伸手指去:“讓這批抵達泊汋的士卒以最快的速度將戶籍登記造冊完畢,把封地的疆土重新劃定,而後上呈於中央。”

 那些逃難而走的高麗人完全不必在現在回來。

 人口越少,也就越有利於她劃出更有利於她的邊界。

 相比之下,之前的封地區域,其實是根據高麗的人口統計來的,必定和現在有些不同。

 反正她上呈到中央的奏報是毫無隱瞞的詳盡,哪裡有什麼擴張封地的小心思嘛。

 她只是……想給自己爭取到應有的待遇罷了!

 見劉仁軌有些愣神,李清月像是生怕他有聽漏,又喊了一句:“老師?”

 劉仁軌匆忙回過神來,轉到了面前學生的臉上,還有她身後這片百廢待興的領地。

 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錯覺吧……

 當李清月此前說到軍事議會權力的時候,他本該感到慶幸,他剛收下這個學生的時候所希望她達成的目標,好像已經在此時有了大半的進程。

 畢竟,方今太子仁善,也已並不僅僅表現在他剛接觸學問之時。起碼在劉仁軌看來,太子左右春坊的官員在朝政上的進取之心,就有些壓制住輔佐太子成才的意思。

 所以哪怕太子依然年少,甚至以其十一歲的年紀,還該當算是年幼,但對比公主的雷厲風行作風,還是過於溫和了。

 他需要一位足夠強勢的親人成為他的助力,以防再度出現臣子權柄壓過君王的情況。

 可當李清月娓娓道來隨後的種種,將朝堂博弈、邊境風雲以及他們腳下的這片土地,都以一種統籌萬象的語氣說出的那一刻——

 誰能只將她當做一個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