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100 章 100(二合一)

 就等著黑齒常之上門,給他一個驚喜了。

 只是想到這出防禦工事的加固終究還是臨時產生的想法,若真遇上合格的強兵,估計還是容易被搗毀,她又不無遺憾地感慨了一句,“這守城要務若是能得到大安縣公的相助就好了。”

 哪怕是李唐名將,在攻城守城之中也免不了需要依靠“科技”——特指古代的工程學。

 就比如說,昔年太宗皇帝遠征遼東之時,就帶上了這樣的人才。

 也就是被李清月稱為“大安縣公”的閻立德。

 或許他那個弟弟閻立本,因為繪製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和秦府十八學士圖等畫作,要更為人所知。

 可當李清月身在戰場上的時候,還是更想得到閻立德這樣的人才。

 高麗之戰前,正是他在洪州督辦建造了五百艘大船。也同樣是此人在唐軍翻越泥濘的大遼澤之時,主持修建了二百里野戰橋,確保重兵順利推行過境。堪稱是一位軍事工程的好手。

 可惜啊,不僅此人已經在數年前病故,就連繼承了他不少本事也有遼東戰場參戰經驗的兒子,現在的官職也是——

 太子右典戎勳府

 郎將。

 太子李弘的屬官。

 李清月忍不住鬱悶了一下,覺得李弘又沒在行軍作戰,真是對這種將作人才的浪費。

 可想想現在感慨此事也沒什麼用,又將目光收回了眼前。

 就聽劉仁願說道:“公主不必這般唏噓,在這泗沘城中所做的,已經足夠了。”

 劉仁軌走後,劉仁願必須擔負起戍衛公主的責任,跟她之間的往來比起之前還要多一些。

 而越是和這位早慧的公主交流,他也越發確信,對方並不僅僅在士卒之中的聲望不小,很適合做個督軍,還有著非同一般的軍事天賦。

 李清月自己可能只覺得她是在揣測人心,劉仁願卻是眼睜睜地看著她如何在將防禦工事的兵書說明,變成活學活用的東西。

 就比如說軍中的角弓弩隊伍,在遴選士卒的時候是有一番先決要求的,那就是四發三中,比起二百五十步的步兵弓弩距離要稍短,但精度要求更高。

 因山城居高臨下的位置,李清月果斷選擇了以這種弓弩為核心,組建殺敵防線。

 又以臨時堆壘的石牆沙袋改變了原本的上山路徑,讓這些弓弩手能更有效地利用起此地的掩體。

 再便是那山下的半月城防線。

 恐怕就連在山下務農的百姓都不知道,這道曾經的都城城牆就在他們的眼前發生了驚人的變化。

 以至於劉仁願覺得,自己嚴格遵從了蘇定方所說的守城方針可能是對的。

 畢竟他現在的表現還不一定比得過一個八歲小孩。

 這聽起來是挺悲傷的,但好像還真是這麼一回事。

 他唯獨能比安定公主擅長的,竟好像就是實戰衝鋒了。

 他連忙說道:“對了,等到那黑齒常之到來,請公主先入王宮之中躲避。戰場之中刀劍無眼,公主只有皮甲護身,終究還是有些不妥。”

 “誰跟你說我只有皮甲的?”李清月回道,“青州折衝府庫中有一件多餘的明光鎧,被我給一併帶來了。”

 “那鎧甲的尺寸和明光鎧的圓片確實和我不太吻合,不過反正明光鎧這東西您也是知道的,整個鎧甲都是由甲片組成的,所以這幾天我已經讓營中的工匠給我改出個能用的鎧甲出來了。”

 “……”劉仁願卡殼了一瞬,“公主不用我來保護?”

 李清月答道:“不必,您只需要做好另一件事就行了。”

 劉仁願聽著李清月接下來的幾句話,想了想還是先答應了下來。她說的不錯,只要能將那黑齒常之擊敗,她不會遇到致命危險。

 那年輕的小公主則是繼續望著下方的山坡石牆,在摩拳擦掌中準備再多做幾個準備,讓來客感受一下唐軍的熱情。

 至於老師那邊在收到消息後的反應……

 她這個做弟子的都已是如此了,做老師的可不能真只是在等學生青出於藍。

 她相信,阿史那卓雲也絕不會錯過這個立功的機會!

 ------

 第二日的傍晚,在熊津城中便行出了一列腳步齊整的兵卒,一直朝著城池的西面行去,直到抵達海岸邊。

 在已經徹底深沉下來的夜色之中,沿海停泊的船隻上,那一支支點起的火把,好像就是這些行將出徵將士的指路明燈。

 阿史那卓雲和劉仁軌一併站在那為首的船隻之上,將這些士卒的表情看在眼中。

 尤其是距離火把更近,馬上就要登船的那些。

 他們一度被用於迷惑敵人而調遣北上,來到這早已被廢棄的熊津都城,本以為要等到高麗戰場傳來信號才會有他們出征的機會,哪知道現在卻忽然在另一處戰場有了他們的用武之地。

 他們要先行解決百濟內亂,趁著對方老巢空虛攻破任存山大寨!

 這聽起來簡直令人熱血沸騰。

 阿史那卓雲都不由緊握住了手中的彎刀,哪怕在實際作戰之中她不會選擇用這個武器殺敵,但並不妨礙她在此時試圖通過這個動作讓自己獲得更為堅定的作戰信念。

 “任存山上只剩下了百濟皇室鬼室福信,僧人領袖道琛,以及將領沙叱相如,精兵還少了四千有餘,憑藉著我們這邊的兵力,只要選好進山的方位,必定能將那鬼室福信給擒獲。”

 卓雲低聲唸叨,“扶余剩下的那位皇子扶余豐還在倭國地界上,國中還能做主的皇室子弟也就只有一個鬼室福信了。他若在手,任存山叛軍勢力名存實亡。劉先生,是這樣嗎?”

 劉仁軌沒有回答,卻點了點頭表示認可。

 阿史那卓雲可以發誓自己並沒有看錯,這位本該是頭一次上戰場的熊津都督府長史,在將士登船的這一刻也握緊了自己腰側的佩劍,將老當益壯詮釋得淋漓盡致。

 他可能並沒有他臉色表現得那樣平靜。

 夜色裡的航船既可憑藉著海岸線的指路,又有那航海羅盤的輔助,足以確定要在何處登岸。

 當最後一名將士登上船頭的那一刻,登船舷梯陸續收起,在夏日的夜風中船帆升起而後被吹到鼓脹的瞬間,發出了一聲砰響。

 這聲音甚至蓋過了劉仁軌說出的那一句“啟航”,成為了船隻出行的信號!

 立功就在眼前!

 ------

 第三日的白天,當船隊緩緩停入一處隱蔽的港灣,當黑齒常之的軍隊繼續往前推進的時候,身在洛陽的武媚娘也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來人正是洛陽元氏現任家主元義端。

 就算不聽此人上門來的說辭,也並不難猜出,他是抱著什麼想法前來此地的。

 青州刺史元神霽似乎是因府兵問題招來了陛下的不滿。

 但與此同時,曾為大理寺卿的元恪卻奉命持節巡視河南道。

 元義端怎麼說也是曾在朝中做過官的,還一度幹到了魏州刺史的位置上,雖因才學平平不能再進,可他年事漸長,對於朝中的人情世故卻看得明白。

 他當即意識到,這一道委任不簡單。

 再打聽到元

 神霽曾經和皇后所出的安定公主打過交道,而元恪出使則是由皇后建議之時,元義端憑著直覺猜測,皇后恐怕另有話說!

 有些時候,光靠著自己去瞎猜是沒用的,還不如直接找上門去問個清楚。

 如今的皇后權威日盛,也不像是能被他們隨便敷衍過去的樣子。

 恰逢陛下因苦夏的緣故,乾脆又從洛陽宮中搬遷到了合璧宮居住,繼續讓皇后協助打理政務,元義端要登門拜訪,也不必非要想辦法拜謁後宮。

 得到了皇后的準允,元義端在下首落了座。

 他人已不復年輕,倒是仍能看出幾分風姿不凡,讓武媚娘不由對其暗讚了一聲。

 洛陽元氏子弟大多沒有太位高權重的,畢竟其身上流有北魏皇族的血,總是要令人戒備一二的。

 可其中培育出來的英才人物倒是當真不少!

 武媚娘怎麼看都覺得,比起已經被她棄如敝屣的武家,比起不知所謂的弘農楊氏,這洛陽元氏就在她的眼皮子底下,或許更適合於她拉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