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93 章 093(二更)

 !

 那是陛下的親衛。

 恐怕也只有那少年人臉上的焦慮,稍有破壞他的威風。

 可這也是一位絕不容元神霽慢待的客人。

 在聽元神霽說出了近來青州地界上的事情後,來人更是勃然變色,“公主渡海出征,你為何不攔?”

 元神霽好生無奈:“我沒有陛下的聖旨,也沒有足夠的兵力,根本攔不了。?[]?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

 可這話一出,崔元綜卻真是要被他給氣死了!

 當日公主離宮,讓他成為了被問責的對象。

 甚至比起和他交談的裴炎來說,他身上的責任還要更重一點。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就必須對陛下給出個交代。

 崔元綜不甘心因為自己的緣故,讓清河崔氏本已日漸好轉的局勢崩塌,只能在應付過去了陛下對於他的考校後說道,既然是因為他無心說出的那句話,才讓公主有所誤解,那麼說不定由他來親自解釋,更有可能將公主給帶回去。

 陛下當即打發他和出門找人的禁軍一併上路,只是還多留給了他一個完不成任務的懲罰。

 崔元綜暫時無心考慮後者,只想著若能將公主給接回來就萬事大吉。

 這接連數日的趕路中,他是一點也不敢多歇息,可惜還是在沿路間遇到了一次航船阻滯。

 結果當他抵達青州的時候,收到的就是眼前這個結果——公主早已經離開了。

 若是人還在岸上還好說,可這軍船離岸,他總不能也找一艘船追上去。

 姑且不說他能不能追上了,就算真在海上追到了人,憑藉著他這點本事,真的能將人給帶回去嗎?

 一想到這裡,崔元綜只覺滿心悲憤。

 他那句話會被公主當真也就算了,結果這追趕之路也如此不順,真是讓人感到絕望。

 但凡這青州刺史稍有幾分頭腦都該當知道,哪怕李清月是劉仁軌的弟子,陛下也不會准許她以這等稚齡遠征的!

 可他剛想說出幾句斥責之言又頓時收了回來。

 他如今並無官職在身,還在弘文館中進學,沒這個資格對朝廷命官妄言。

 他已經吃過了一次口無遮攔的虧,自然不能再犯第二次。

 元神霽卻是看出了他的這份欲言又止,為自己再多辯駁了一句:“我敢說,讓你處在我這個位置上,你也不會比我做得更好了。”

 他並非只是空口白牙地說,而是直接示意崔元綜隨同他前來。

 二人抵達了已空無一人的校場,停在那幾十塊木板的前頭。

 元神霽指著那些“證據”說道:“我又非京中人士,如何能知道,安定公主能有這樣的本事,憑藉著這樣的手段穩定軍心,在這些士卒的擁戴之下登船。”

 “你告訴我,這是一個如此年幼的公主該當有的表現嗎?”

 不是!

 她這一手本事,只怕不是因為劉仁軌的步步傳授,還有她本人的機變。

 否則在安定公主出現之前

 ,劉仁軌不可能是這樣被動受制的狀態。

 元神霽甚至覺得,倘若安定公主不是個公主的話,她昨日到今日的一番表現,已足夠讓她在陛下心中地位斐然,去與太子一較高下了。

 不,就算是個公主也能有此等待遇。

 或許也恰恰因為她是個公主,才讓她這種收攏軍心的舉動,少了對陛下的威脅,反而成為天子能夠賴以誇耀的資本。

 他心中思忖著這些,也沒耽擱將那兩封信連帶著幾塊備用的木板,都擺在了崔元綜的面前。

 “這裡有兩塊抄錯了字後廢棄的板材,以及兩塊公主寫多了的,再有便是公主給陛下皇后所寫的信件,都由你和禁軍一併帶回洛陽吧。我也會同時上呈一份請罪奏表的。”

 “若需要我前往洛陽請罪,我自然會負擔起這個責任。”

 但要是想讓他協助什麼海上追趕,那就大可不必了。

 崔元綜應道:“我知道了。”

 元神霽已將事情都交代明白了,他自然沒什麼可說的。

 只是在將此地的物件收攏完畢,行將踏上回返洛陽旅途的時候,他望著面前已是漆黑一片的天穹,終究還是又嘆了口氣。

 此行的失利意味著他還有了更多的麻煩。

 因為那個接不回公主的懲罰,是讓他也去邊境作戰!

 誰讓陛下說了——

 他倒是要看看,清河崔氏子弟所說的實戰出名將,到底能出個什麼東西來!

 ------

 早已在海上的李清月可顧不上去管崔元綜這個背鍋俠。

 她將注意力都放在了置身的航船之中。

 昔年太宗皇帝征伐高麗,令江南十二州工匠在揚州打造海船數百艘。

 這些海船之中的絕大部分還沒退役,並停靠在青州、萊州、登州這些沿海港口。

 而這些海船的造船技術,也遠超過當時的其他國家。

 李清月心滿意足地下到海船下部,就在船長的領路下見到了為防意外而設立的水密隔艙。

 這是為了防止船隻破損滲水,直接造成沉船,經由這一出緩衝,情況就要好得多了。

 這個技術,在如今的航船中居然已經有了應用,讓李清月倍感欣喜。

 她還見到了在船長室中根據《海島算經》和北斗星定位大致畫出的遠航百濟海圖。

 雖然遠遠不能和後世的海圖相提並論,但有這個東西的存在起碼能保證,她不會跟著航船漂流到什麼未知的地方去。

 “算起來我帶上船的一件東西也和太史令有關。”李清月指了指那出自李淳風備註的《海島算經》,開口說道。

 接到她的示意,一直就沒將包袱離身的阿史那卓雲連忙將東西遞了過去。

 李清月一邊將包裹拆開,讓其中的圓盤露出其面目,一邊說道:“此物出自太史令之手,我將其叫做——”

 “航海羅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