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84 章 084(一更)

 “這……”張允恭猶豫地看向了她,“若只是急報軍情,便是讓信使傳訊也無妨吧,為何非要公主親自前往呢?”

 為何?當然是因為有其必要!

 弘化強忍住了心中早已沸騰的焦慮,朝著張允恭解釋:“尋常信使,哪怕是吐谷渾的信使,也絕不可能有我瞭解眼下的局勢。有些話,乃是對戰局的猜測,等閒信使也根本不敢在陛下面前去說。只有我,還能憑藉著為大唐所冊封的位置去權且做一個解釋。”

 只有她!

 這話也還真不是弘化在瞎扯。

 近來吐蕃往西域方向的行動頻頻,讓她不免想到,西域這片並不僅僅有突厥回紇之流。

 再往西去的地方,還有當年萬年宮中前去向陛下求援的昭武九姓和吐火羅國。

 顯慶元年的時候,大食的使者曾經前去長安,請求唐朝不要繼續支援波斯的殘餘

 勢力,但因為萬年宮中議事的結果,李治顯然是不會同意這一點的。

 這場不歡而散的來見,將大食推向了和大唐矛盾日增的一面。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一點就算是個初涉官場的人都能想得明白。

 那麼,吐蕃有沒有可能聯絡大食,利用對方分散唐軍的注意力,趁機對吐谷渾一舉攻破呢?

 起碼以弘化這將近二十年裡在吐谷渾的所見所聞,這大有可能!

 可這份猜測,以她更親近李唐之人的身份可以說,由吐谷渾的普通信使,卻不能說!

 不同的人,將這話說出來的效果是不同的。

 見張允恭的臉上稍有幾分鬆動之意,弘化連忙趁熱打鐵,“昔年陛下將您冊封為鄯州都督,總攝軍事之時的話您難道忘了嗎?”

 “陛下說您識用邁遠,正是誇您有遠見卓識;說您能擔負這個位置,乃是因為羌人舉薦,邊地信服;希望您能威稜以肅遠,正是要您在邊境不安之時能夠儘快拿定主意,肅清潛在的麻煩……”

 “如今的吐谷渾與吐蕃之爭,不正是彰顯您決斷正事本事的時候嗎!”

 驟聞這樣的一番話,張允恭不由目光微動。

 弘化公主顯然沒因為吐谷渾戰事緊急就倉皇行動,而是連五年前陛下給他的冊封詔書都給記了下來,作為此時用來說服他的理由。

 她的這份有備而來,也恰恰讓張允恭意識到,這位弘化公主確實是如同前幾任鄯州刺史所說,極有統攝事務的魄力,絕不會隨便發出希望還朝的懇求。

 邊地事務,過於恪守陳規,也可能招來應變不及時的麻煩!

 那倒不如信她一信。

 反正……

 若他沒記錯的話,弘化公主和皇后的關係極好,就算真出了點問題,以皇后如今還需協助陛下打理政事的情況,還有挽回的餘地。

 在這個剛因神龍現世而改元的吉兆下,陛下的心情應該也還不錯。

 他緩緩開口,說出了一句讓弘化公主精神振奮的話:“我讓人送你去洛陽。”

 只是在將人送行離開的時候,他又補充了一句,“我有個建議,聽不聽看你自己的意思。”

 “您請說。”

 “抵達洛陽之後,先去請教皇后為公主參謀。陛下近來有恙,皇后參知政事,送抵蘭州鄯州境內的公文中能看出來,或許對於公主而言會有轉機。”

 弘化怔愣了一瞬,而後重重地點了點頭。

 因吐谷渾位處青藏高原之上,消息傳達不便,自顯慶五年年末開始的皇后協助打理政事,其實還沒傳到弘化的耳中。

 所以這是她第一次聽到這個驚人的消息。

 若說永徽年間媚孃的復起,永徽六年的廢王立武,已經讓弘化很覺不可思議,那麼皇后協助打理政務,就更是讓弘化覺得有些恍惚。

 像是吐谷渾這樣的小國,因其國情如此,讓她這位王后的地位稍顯突出,並不奇怪。

 可放在中原,便聽

 起來著實像是個奇蹟了。

 或許,也會是她求援朝廷之時的奇蹟。

 她懷揣著這些憂慮、困惑以及希冀的情緒,終於在龍朔元年的三月抵達了洛陽,也在將還朝國書呈遞於陛下後,先行拜謁了皇后。

 因這並不是一出公事公辦的拜見,弘化也並未奇怪,今年八歲的安定公主居然也身在此地。

 僅僅是感慨了一句,“安定居然也已經這麼大了。”

 真可惜,沒法像是當年一樣,將人直接從嬰兒床中撈起來了。

 不過眼下也確實不是感慨於此事的時候,當她在堂上坐定後,連忙將吐谷渾那邊近來的動向都全部交代了一番。

 “這便是如今的情況了。”

 武媚孃的面色越聽越嚴肅。

 接觸到的政務和消息越多,她對於大唐疆土的方方面面瞭解也就越深。

 她不難從弘化的話中聽出其中的緊迫性。

 若非如此,弘化也不會以這等不走規章的方式來到這裡。

 “你讓我想想……”武媚娘抬手示意弘化暫時先打住話茬,擰著眉頭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