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79 章 079(二更)

 見他鄭重地將聖旨重新看了一遍,許圉師轉頭朝著唐璿賀道:“恭喜了。”

 這位可真不知道該當說是運道還是本事了。

 能從昔日吳王李恪的下屬成為今日的梁州刺史,其中的轉變也才不到十年而已。

 不,還是該當說他善於抓住時機。

 畢竟不是誰都能做到,為了不遠放邊地,選擇加入屯營,在最合適的時候對李忠做出了舉報,拿到了好處。

 雖說以梁州這個地方的條件不太容易做出政績來,但這個起點已是絕大多數人只能仰望的存在了。

 也不知為何,許圉師還有一種奇怪的直覺,或許將來他們會在朝中相見的。

 不過此刻說這些還有些遙遠。

 唐璿一邊接下了這份道賀,一邊謙遜地朝著許圉師回了個禮。

 但他心中是否有如此平靜,只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要他看來,他能有今日,可不單是他有本事,更重要的是安定公主給他選擇了好去處。

 不過這份感念和站隊就暫時不必令外人知曉了,起碼對於不明內情的許圉師來說,這位行將上任的梁州刺史很有幾分未來好同僚的影子。

 他甚至主動分擔起了將梁王送往黔州去的職責。

 “黔州為窮山惡水之地,梁王年紀尚輕,恐怕其想不開,總該好生看護才對。”

 唐璿朝著許圉師說道,“我瞧了瞧輿圖,走陸路多有顛簸,恐怕梁王難熬,倒不如走嘉陵江水道南下,轉入大江後再入涪陵江,就是黔州了,往返一趟不過十餘日的工夫,許侍郎你看如何?”

 “若許侍郎的時間還有空餘,大可在梁州地界上多滯留一陣,等梁王被平安送達的消息傳回後,再行折返。也好讓人知曉,陛下並無迫害子嗣之意,不過是梁王……”

 他平靜地給出了一個對李忠來說很是殘忍的答案:“是梁王太不服管教了。”

 許圉師點頭稱道:“唐刺史說得在理,我讓人回京稟告一聲吧。只是,你得記牢一點,不要再稱呼他為梁王了。”

 唐璿點了點頭,又低聲說了一句,“此外,您既要滯留此地,我必定是要盡一番地主之誼的。您也不必將此事看成攀關係,只是我剛做地方長官,對於許多事情還不太瞭解,想向您請教幾件事,不知您是否願意作答。”

 許圉師認真地

 打量了他一眼,很難不覺得對方看起來更可靠了些。

 饒是知道對方有些善於謀劃時機的本事,也不能否認他這張稍顯氣質老實的臉,很能拉好感度。

 他當即應了下來。

 卻不知道當唐璿望著他在此地安頓下來的背影時,心中在想的是——

 此前澄心和劉神威前往益州途中在梁州有過短暫停留,與他說起過那蜀中見龍的祥瑞之事。

 公主確實意在避開梁州,讓其不必在此地出現,為免顯得梁王李忠在此地治政的兩年終究還是有些效果。

 可許圉師回返洛陽途中經過的州府,卻是能有吉兆現世的。

 多加一個可控的見證者,豈不是更能讓這出祥瑞顯得逼真?

 就是不知道,來不來得及趕上,許圉師此人的膽子又夠不夠大,會不會被其嚇出個好歹來了……

 但不管怎麼說,這個請教的想法也同樣出自他的本心。

 畢竟,從今日起,他就是這梁州刺史了。

 雖不像梁王為此地長官之時那樣,還有督轄其他各州的權力,但遲早他也會做到這一步的。

 唐璿手握聖旨,緩緩地抬了抬嘴角。

 公主對他寄予厚望,他又怎能不以國士之禮回報!

 ------

 李清月打了個噴嚏,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自己有被唸叨的感覺。

 也有可能是因為這十二月的江上終究還是寒風凜冽。

 “所幸這些年間氣候溫和,若是往前去個幾十上百年,這個天氣行路可是要見到河水生冰的。”

 李清月聞聲回頭,就見外祖母也跟著走到了甲板之上。

 她連忙快走兩步,“您怎麼也出來了,若是沿途凍出了疾病來,阿孃非得再揍我一次。”

 楊夫人擺了擺手,“我哪有你想的那麼脆弱。”

 光是看這趟出行之中的配置,楊夫人便猜到,阿菟為了她那句“經不起折騰”做了不少準備。

 但若讓李清月說的話,這該當是那位回紇商人在確認了她的身份並非作偽後,生怕她所說出的警告之言會生效,真讓她從額外的一萬多名胡人中另選一個,所以在言行舉止上謹慎了不少。

 楊夫人忽然又意識到了李清月話中另外一處問題,“你剛才說——再?她之前打過你?”

 哪能打孩子呢。

 要不是阿菟提醒,她還險些要同媚娘生分了。如此聰慧又懂得人情世故的女兒要從何處去找!

 要是這樣都還不滿意,未免也過分了些。

 卻聽李清月無奈回道:“之前我去蜀中請孫神醫的時候沒跟阿孃說,她著急上火。”

 楊夫人:“……”

 那……那要是這麼回事的話,也不是不能理解。

 在對外傳出的消息中,只說安定公主為了母親的身體延請孫思邈入洛陽,並未提及這毫無報備的入蜀。

 媚娘大概也是怕她這個老太太跟著著急,就沒將內情告訴她。

 現在倒是不得不交代一下。

 但怎麼說呢,或許是因目之所及盡是冬日寒江,楊夫人一時半刻間也暫且將諸如弘農楊氏還有賀蘭敏之那些糟心事都給拋在了腦後,心情闊達了不少。驟然聽聞這一出,反倒是因阿菟的那番話想到了媚娘當年的情況。

 “你真是跟你阿孃很像。”

 “她當年也做出過這種事情嗎?”

 楊夫人一轉頭就對上了李清月好奇的目光。

 她搖了搖頭,“那沒你那麼能耐。至多就是在你外祖父任職利州的時候,聽說昔年蜀道之中的要塞劍門關,就在利州與劍州的交界之地,直接讓人領著她去看那飛樑閣道、一睹昔年魏蜀風雲去了。那年……她應該也才五歲而已,可沒你跑得遠!”

 劍門關在利州附近,那最多也就是家門口走一遭。

 哪像阿菟,愣是能從洛陽跑到蜀中。

 李清月嘀咕:“那這應該叫做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楊夫人無語,又見李清月扯了扯她的袖子,歪著腦袋問道:“阿孃以前還有什麼趣事啊?”

 她絕對不是想要再來個青出於藍,只是……只是想要增加一下母女之間的瞭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