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56 章 056(一更)

 自周遭愈發和暖的氣候中不難感到,此間確實是個利於種植之地。

 想想漢水自漢中發源,一路東流,聯通荊襄之地,甚至能將江淮物資運送到這裡,便不難猜到為何此地能有軍事咽喉的地位。

 可在車隊經由褒斜道盡頭的褒城,朝著梁州治所南鄭而去的時候,李清月卻察覺出一些異樣的地方來了。

 “為什麼……這附近的人這麼少?”

 南鄭何止是梁州治所,也是山南西道的治所。按照尋常人的理解,就算比不上長安洛陽等地,應當也不會相差太多。

 但很顯然,差別有點過大了。

 自褒城往南鄭而去的官道上,往來間幾乎不見人煙,也不知到底是誰在耕作這些附近的農田。當車隊在南鄭城外停下,由段寶元前去和那位梁王通報往來的時候,李清月端詳著進出城門的人數,更覺奇怪。

 她們抵達此地的時間正是

 日近午時,總不能說那些田間勞作之人到了此時還在家中未曾起身。

 “因為梁州人口確實不多。”澄心想了想,還是開口解釋道。

 ?想看千里江風的《[大唐]穿成安定公主怎麼辦》嗎?請記住[]的域名[]?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

 她雖不知道她彼時大酺之中已將自己的底細暴露了個徹底,只是眼見小公主自跟隨劉仁軌學習時政以來,便沒少將注意力放在體察民生上,對她早有幾分愈加敬重之心。

 此刻見她扒著車窗怔怔出神,就算明知道等段寶元回來後也能給她做出一個解答,還是決定先行作答了。

 “我還記得的記載應該是在貞觀年間做過的一次統計,當時的記載上,梁州境內只有六千六百戶。”

 李清月訝異,“六千六百戶?”

 就算除掉這個記載之外,各地還有被藏匿起來的隱戶,再加上這十幾年間因戰事平定而恢復過來的人口,整個梁州的人口也不會超過四萬。

 但這可是漢中啊!

 或者說,因為梁州佔據的乃是漢中最好的一片土地,匯聚在此地的人口基本可以算是囊括了大半個漢中。

 想想關中的百萬人口,再對比漢中的四萬,怎麼想都覺得有些差異懸殊得過頭了。

 “確實是只有這麼多。”似乎是怕李清月對此並不相信,澄心又耐心解釋了一遍。“我阿……我之前聽人說過,似乎是因為數年之間,外流逃亡出去的人口比流入此間的人數更多,這才導致了此地的人口一直多不起來。”

 至於到底是何原因,有些話以她的身份是不能說的。

 但她不說,並不代表李清月不能順著這“逃亡”和“流入”往下推斷。

 她琢磨了一番,發覺好像還真是澄心所說的那麼一回事。

 劉仁軌在教授李唐歷史的時候曾經跟她說過,在統一天下的進程之中,對於川蜀之地曾經發起過為期數年的招撫。接連三批入蜀的官員,有的持以懷柔政策,有的奉行高壓政策,有的則將蜀中當做了自己的地盤,最終形成了一種平衡。

 那些盤踞蜀地的豪強勢力依然盛行,只是和大唐派遣出來的蜀地官吏之間各自為政。

 作為蜀地和關中之間銜接的橋樑,梁州在大多數時候都是由被貶抑過來的皇子宗親任職都督。

 這些人所要做的,並不是在此地大力發展營生,而只是確保蜀地不會在忽然之間脫離李唐掌握獨立在外。

 李清月不由嘆了口氣。

 是了。

 連上司都不對其上心,又怎麼能指望百姓能將此地發展起來。

 當漢中沒有足夠吸引力的時候,怕不是個個都想著早日離開此地。

 至於外來人口不足……想想她們方才經過的褒斜道難行,百姓若真是因為饑荒的緣故才要選擇從長安外流,又怎麼會選擇梁州這樣的地方。

 她剛想到這裡,忽然瞧見在她的視線之中,有一支色彩分明、上下騰躍的隊伍正在前頭經過。

 一改方才往來人數寥寥的情況,隨同這支隊伍而來的還有不少圍觀的梁州百姓。

 李清月連

 忙抬手中斷了她和澄心之間的話題,將目光朝著那個方向轉去。

 這支隊伍打南鄭城中行出,在行到她們附近的時候,李清月方才意識到,這些衣著鮮亮的人大多面帶彩繪,或者戴著一塊麵具,手持著木質的盾牌斧頭,以一種並非尋常人走路的方式騰躍跳動而行,分明是在表演儺戲!

 可若要去算近來有什麼重大節日可用於儺戲慶典,李清月又翻遍了腦海也沒找到。

 她又隱約自那隊人的手持之物中瞧見了幾根黑白長幡,不知為何覺得有些違和,當即朝著身邊的唐璿吩咐,讓他將圍觀的人群中請一個過來給她解惑。

 “您問那送祭的隊伍?”這自稱名為趙六的梁州人士得算是個開朗外向之人,加上李清月此刻的裝扮看上去也只像是個尋常的貴族女郎,而不是公主,他便只當自己是領了錢來說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