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48 章 048(一更)

 但不這樣做,也就意味著關中治下會出現不知多少餓死的人,是更為直接的一巴掌拍在了他的臉上。

 兩害相較取其輕,這就是如今的道理!

 他下意識地便伸出手來,握住了媚孃的手。

 方才那杯中冰塊上下起伏,連帶著琉璃杯和他握住的那雙手上也帶了幾分涼意,可好像也恰恰是這份微涼的溫度,讓他心中驟然安定了下來。

 他安靜了有一瞬,才忽然問道,“媚娘是怎麼想到向我提出這個建議的?”

 她早前可沒有做出這樣大的諫言。

 東都洛陽若是地位抬升到她所說的那樣,足以影響到他隨後推行種種國策。

 李治很明白媚娘是什麼樣的人。她畢竟是依託於自己的身份才能坐上皇后的位置,也一直很清楚,到底誰才是她的利益同盟。

 只聽得武媚娘從容答道:“應該說是因為那場水陸法會催生出的想法吧。”

 “彼時我同阿菟一併在洛陽街頭隨著人群而動,聽見他們對於陛下自來到洛陽的種種舉措讚譽有加,將洛州刺史賈公能得泉下安息歸功於陛下,又見洛陽百姓極容易滿足,為天津橋重修和堤壩建立而喜,不由感慨——”

 “洛陽實為人文鼎盛之地,舊朝都城所在,有文心武膽交匯。若只當此地是閒來所居之地,好像有些浪費了。再回來一番細數,竟有如此之多的長處,這才冒險在陛下面前諫言。”

 她這話說的穩穩當當,讓李治本還覺得她有幾分私心的想法,都飛快地壓制了下去。

 李治更無法忽略掉,她字句懇切之時神情舒展大氣,真有國母之風。

 他斟酌了一番,回道:“我會慎重考慮此事的。”

 他恰好瞧見了擺放在桌案上的《永徽律》,便道:“太尉等人自修編完畢律法,補充疏議後,因禮官上奏貞觀禮節有缺,重修五禮章程,現如今已大略完成,只差校對。正好將此事與他們商定一二。”

 武媚娘敏銳地聽出,李治在提到太尉二字的時候,也不知是不是因長孫無忌自前來洛陽路上發難後便偃旗息鼓的緣故,態度溫和了不少。

 李治近兩年間陸續起用對他而言的有用之才,甚至連一度因李承乾謀反而被貶官的杜正倫都給撈回朝中,相比較於長孫無忌黨羽的落寞,更顯意氣風發。

 在這樣的對比之中,他的好態度是何意思不言而喻。

 可長孫無忌真的會同意這個建立洛陽為東都的決定嗎?

 當武媚娘目送李治離開此地,倚靠著門框微微出神的時候,便這樣想到。

 長安的地位一旦因為洛陽為東都受到影響,長孫無忌這些貞觀老臣的地位勢必隨之大減。

 李治已經往他們身上砍過一刀了,現在卻像是要將根都給掘了。

 這他們也能忍?

 武媚娘想到這裡,目光中閃過了一抹玩味。

 但陛下和長孫無忌的矛盾重新激化固然可惜,卻對她來說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她在跟阿菟的對答裡一條條推出了科舉能改良的地方,可科舉畢竟是陛下選拔人才、擢拔官員的要害渠道,若是她當真莽撞地將自己的手給伸到了此事上頭,會有何種結果,簡直不言而喻。

 可若是讓她只將自己想出的那些舉措就此壓在心中、閉口不談,又是一種何其煎熬的折磨。

 她也自女兒L的鼓勵中,極其大膽地生出了一種“我能做出更多改變”的野心。這份目前還不為外人所道的心思,隨著這幾個月間的發酵,在夏日的熱浪之中,終於被推向走出的第一步。

 她有兩個選擇。

 一個便是通過向李治的諫言樹立起自己的威望,一步步博取陛下的信任,直到能將她完善出的科舉諫言給名正言順地提出來。

 另一個就是去接觸有潛力有能力的官員,經由他們的手將這份建議呈遞到陛下的面前。

 但事實上這兩個選擇是可以同時進行的。

 別看朝堂

 之上李義府、許敬宗等人支持她坐在皇后的位置上,可這兩人揣度的從來都是天子意圖。

 跳出長安這片天地,才能有讓她挖掘人才的機會。

 所以她最終選擇,以建議遷都洛陽切入!

 這是她反覆斟酌之後,選擇的一條最有利於她發揮的建議。

 這其中既有突破限制的大膽,也依然切中在李治的利益要害。

 哪怕方才的這出諫言無人旁觀,但武媚娘自己便是自己的觀眾,也審視著自己的表現,讓她可以做出一個判斷,她果然長進了不少啊。

 帶著這份滿足感,她收回了目光,朝著外頭的宮人問道:“方才陛下在此的時候我好像聽到外頭有動靜,什麼情況?”

 當即有人上前兩步彙報,“是安定公主過來了,聽說您和陛下摒退了隨侍宮人,可能不希望有人打擾,就先自己離開了。走之前讓我們給您傳一句話。她說她去送別薛將軍,要見識見識將軍出征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