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42 章 042(一更)

 當天子的儀仗浩浩蕩蕩開進洛陽紫微宮中的那一日,繡有金紋的魚袋也被送到了李清月的手中。

 此處的宮室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臨時居住的緣故,只有其中所用的傢俬能算是她的“領地”,宮殿卻不能作數。

 李清月本還對此有點鬱悶,但在魚袋到手的那一刻,她又暫時先將這些糟心事拋到腦後了。

 她拆開了那魚袋,將其中的小金魚倒在了手中,嘴角止不住地上揚了幾分。

 這隻魚袋,足以看出李治的態度了。

 不錯,作為皇帝之女的公主,若論品級該是一品,但魚袋魚符這種東西,看的是“職事官”的品階。作為修繕橋樑的監工,能拿到銀魚都得算是破格,更何況是金色。

 可見李治對於藉助此事宣揚自己抵達洛陽的合理性,和進一步限制僧侶的任性發展,帶有多高的期待。

 “那等協助監工的活幹完了之後,這個魚符要收回嗎?”李素筠丟下了還在收拾宮室的宮人,跑來找自己的小夥伴,這會兒就趴在窗臺上問道。

 李清月將小金魚重新塞回袋子裡,用手掂了掂分量,若有所思,“那得看看這件事辦得如何了。”

 她轉頭朝著李素筠問道:“說起來我都忘記問了,阿耶說,那漕運方略一事,也要給你一份嘉獎,你跟阿耶求了什麼?”

 這幾日她好像沒聽到什麼動靜。

 劉仁軌那裡沒什麼情況,是有可能的,畢竟他和李義府那樣的人不同。在他看來,自己因為教導公主的緣故被升官諫議大夫,得到了明確的保護,已經是獎勵了。

 因此,在授課之中產生了一份有益國家的建議,也只是附屬收穫,不能算是他在此事上立功。

 以李清月猜測,恐怕在阿耶將他找去問詢的時候,他就將這個嘉獎一事給駁回了。

 但素筠呢?

 李素筠答道:“我同阿耶說,此番前來洛陽我想住得離你近一些,你隨同諫議大夫上課的時候我也想來聽,也好讓自己長長見識。”

 李清月眨了眨眼睛,“就只是這個?”

 她有點懷疑,是不是素筠並未意識到那個漕運方案的重要性。

 可她旋即就聽素筠說道:“我阿孃總說我這個人是傻人有傻福,但說實話我也沒那麼傻。我要是跟阿耶請求什麼讓阿孃回宮之類的事情,是給她、也給我找麻煩。這件事情她都千叮嚀萬囑咐過了,讓我千萬別插足,我肯定記得住。”

 “我阿姊也說,公主的體面要麼靠母親,要麼靠自己,反正別指望因為阿耶給個什麼獎勵就能真有大變化了。那我索要什麼金銀財寶也沒意義,不如繼續跟著你。”

 她將話說得坦誠直白,甚至未曾在這段話中有片刻的停頓,但李清月並不難看到,當她提到母親的時候,平日裡歡快的神情都顯得頹喪了些。

 她不由接話,“你長進了不少。”

 “喂,你這話說得好像你是我長輩一樣!”李素筠頓時從那種情緒中抽離了出來,梗著脖子怒道,“有樣學樣我還是會的好不好。”

 “好好好,”李清月抬手示意,“那我現在拿到了辦事的詔令和魚符,要去找玄奘法師問詢相關事宜,你來不來?”

 李素筠的腳步走得比腦袋快,“來!”

 這種不是對著書本的課業,她感興趣得很,怎麼能把她給漏了。

 聽說跟隨陛下遷居洛陽的僧侶有四百人之多,而洛陽白馬寺、廣化寺、香山寺等地的僧人也因聽聞玄奘法師到此聞訊而來,以至於聚集於洛陽宮城以北圓璧城中的僧人,已到七八百人之多。

 好在圓璧城本是洛陽宮城的一層駐軍防衛小城,隨行將士至多佔據小城一半,剩下的位置供給這些僧人落腳,簡直是綽綽有餘。

 不過無論是李清月還是李素筠都聽宮人閒話提及,說那些僧侶對於居住在此地而非裡坊房屋之中有些怨言。

 但要知道,陛下此刻對於洛陽民眾,是抱著先不過分打擾的想法,加之此地已有多時不為都城,荒廢的屋舍不在少數,又怎麼可能讓他們搬到裡坊之內。

 “說起來倒是怪有意思的,長安的裡坊名字大多是什麼永和永平永崇永樂之類的,洛陽這邊卻是積善尚善從善嘉善……聽起來就掉了個檔次。”李素筠一邊跟著清月坐在馬車之中,一邊閒話吐槽著。

 李清月笑了,“挺好啊,若我沒記錯的話,在天津橋前正對著的兩處,便一個叫尚善,一個叫積善,阿耶讓他們修橋,還可以讓他們每日對著規勸之名。”

 “自度度人,自覺覺他,這才稱得上一句佛教子弟。”

 李素筠:“……怎麼還能這麼解釋呢。”

 李清月沒繼續同她說道下去,往車窗外一看,“不說啦,積翠宮到了。”

 要說李治對於玄奘法師的待遇,倒是和那些不知所謂的僧人大有區別。

 因顧念到佛教講求清淨,加上玄奘法師本還有些病症在身,出家人也不適合寓居宮城之內,李治便將他安頓在了西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