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31 章 031(二更)

 李治輕嘆,“宮中有事發生,難道我會一點都沒聽聞嗎?”

 他隨即在武媚孃的身邊坐下,見她袖邊還蹭上了些墨跡,不似平日裡諸事齊整,不由更覺感慨。

 “阿菟也說,你自代國夫人入宮後便未曾休息,連二個孩子都先讓宮人帶著了。弘兒L與阿菟都聰慧,卻也會在心中擔憂的。”

 他順手將案上的紙張拿到手中,便見到了其上最醒目的《外戚訓》二個字。

 李治眸光一閃。

 這幾個字,可不像是昨日才開始寫的。

 倒是最新的兩頁上,墨跡都還未曾乾透。

 那新舊對比的鮮明讓人不難猜到,她應當是在早前就已有了書寫這訓誡之言的念頭。

 但不知是出於何種想法,並沒有繼續寫下去。

 可因為某個原因,將她繼續寫成此書的念頭給徹底引爆了。

 想想這兩日間的情況,大概也只有楊氏入宮一事了。

 但還沒等李治看清上頭具體寫了些什麼,就忽見武媚娘俯身行了一個重禮。

 一個更應當在正式場合出現的參拜禮節。

 雖已隱約猜到媚娘要做何事,還是做一件對他而言的好事,李治依然一驚,“媚娘這是作甚!”

 武媚娘咬了咬牙,沉聲說道:“陛下容稟——”

 “我自忝居後位便心中憂慮,唯恐外戚勢力為禍,再為陛下增添麻煩。那幾位兄長是何種品性,我年幼之時已有了定論。”

 “若只因家父為李唐太原起兵功臣,我今位居皇后,便貿然令其青雲直上,實屬惡事。”

 “我本欲用《外戚誡》作為規章,框定其言行,以防其做出令武氏蒙羞之事,令先父在九泉之下不安,哪知道……”

 她面頰有一瞬的緊繃,無奈之意展露無疑,“就是這想要共聚天倫的想法,讓此規章暫未完成,以至於這些無能之人張牙舞爪,驕狂得厲害。”

 “陛下,”她仰頭看來,目光中實有確鑿的苦痛,“昨夜之事,我也不瞞著您。”

 她緊跟著便將母親楊氏與武元爽等人的對話一字一句地說出,不太意外地看到李治的臉色黑沉了些。

 李治心中暗罵,好一群不知所謂的玩意!

 以李治看來,要是拿武元爽等人的驕狂做派去跟長孫無忌比較,都得是對長孫無忌的侮辱。

 現在連長孫無忌都得暫時偃旗息鼓,這群人憑什麼有膽子自視甚高,真覺得自己是個玩意了?

 若

 是面前有一本冊子的話,李治只怕是要在頃刻間將他們給記下了。

 更別提,此時還有他自己選出的皇后在面前懇切言說:

 “陛下啊,今日他們可以用言辭羞辱我的母親,明日便能倚仗著外戚的身份在長安城中做更多為非作歹之事,後日便想要嘗試干涉陛下的決斷了。”

 “不,或許會是以舅舅的身份接近於弘兒L,影響他的想法。”

 李治的眼皮一跳,這一點顯然更是他所不能容忍的。

 “媚娘,那麼你是什麼意思?”

 武媚娘堅定地回道:“說我是為了自己不被人抓到把柄也好,說我是為了陛下的顏面也罷,又或者是為了弘兒L的安全,總之,這長安城是不能讓他們待下去了。”

 再待下去,只會放任這群沒本事的蠹蟲平白給人添亂。

 李治頷首,認同這個判斷。

 媚娘這話說得坦白,更讓他有了同感。

 說這些人是沒本事也當真一點不錯。

 大唐官員的升遷固然不太容易,但若像是武元慶武元爽這些人這樣,明明有些背景,卻到了四五十歲還在七八品官位置打轉的,必定是真沒本事!

 像是李義府那等會尋機會出頭的小人,早年間也是憑真本事做他晉王府下屬的。

 那四人混不開到這個地步,純屬自己不行。

 確實沒必要在長安城中留他們幾個吃閒飯,往後還容易引發其他的問題。

 李治可不做這種虧本之事。

 武媚娘接著說道:“可若是貿然將他們自長安貶官驅逐,又顯得其中有所隱情,難免引人非議。”

 不錯,這確實也不是李治樂於看到的。

 廢王立武的風波剛剛過去,他尚在整頓內政之時,若在此時忽然給人抓住了攻訐他和媚孃的把柄,對他的聲望沒什麼好處。

 “我有一個建議不知陛下願不願意聽聽。”

 李治無奈,“媚娘都這樣說了,應當是早有主意,何必先說那些不可行的路子,直接說來便是。你如今已是皇后,不必還這樣事事小心。”

 武媚娘對此付以一笑,但是否真將那後半句話全然當真,她自己心中有一杆評估的秤。

 “陛下不如在年後,對那四人以外派之名放到其餘各州任職去。您看,宗正少卿等官職為正四品,各州刺史則在從五品到從二品之間,正能平級調派。便說——”

 不需媚娘對此過多言語,李治已能自己順著這話茬接了下去,“便說他們不適應長安城中生活,想去更自在的地方。”

 他這一出接話,和蓋棺定論的拍板也沒甚區別了。

 讓他們走!讓這群沒事找事的武氏子弟都滾他的視線外面去!

 不過這樣一來……

 他定定地看著面前之人,“媚娘,雖說用這等藉口將人驅逐出京,在名頭上好聽一些,可總難免有人攻訐你這是在以權謀私,對異母兄長有所苛待。”

 “武氏族人遠離京城之後,

 你與弘兒L也到底少了幾個可依靠之人。果真如此的話,你不會後悔嗎?”

 武媚娘搖了搖頭,“陛下既已見我執意速成這外戚誡一書,便應當知道我意堅決了。身為皇后,若不能以身作則為陛下分憂,那還何談國母二字!”

 “至於弘兒L是否會少幾個可用之人,我卻不那麼擔心。”

 “一來,陛下正當年富力強之時,弘兒L的太子位置能否坐穩,除卻看他是否有這等天賦外,沒有任何東西比陛下對他的支持更為重要。”

 “二來,陛下必定會為子女擇選良師益友在側。這些人的作用,難道還不如那些將武德功臣、家族榮耀掛在嘴邊,卻一事無成的傢伙嗎?”

 李治聞言一笑。

 那前一句,將太子的命脈和他這位天子徹底聯繫在一處,正是李治最想看到的狀態。

 而那後一句,也是李治近來所想。

 弘兒L出生於永徽二年的秋季,到如今整二歲了,翻過年去,按照虛歲來算就是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