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 016

 她一面抱著懷中的嬰孩在這床邊落座,以免將人給摔了,一面答道:“那孩子都十歲多了,盡聽著鄯州佛教經義,小小年紀就一副看破紅塵的樣子,天知道我少了多少樂趣。”

 武媚娘莞爾,“既如此,妙娘該當將她帶來關中的好。”

 “話又不是這樣說的了,”女子回道:“你我之間的交情是一回事,國與國之間的相交又是另一回事。我既已嫁於吐谷渾國主,所生女兒便是吐谷渾公主。”

 “此番呢,是因西域諸國來使,恰好途徑吐谷渾的緣故,我才與諾曷缽商議,決定一併還朝省親,有幸得左驍衛將軍迎接,又有你來款待我,已是上國顧念血脈之情,卻沒有道理帶上公主同至。你說是不是?”

 是是是,這話說得周到得很。

 這一出快速的陳詞跟個連珠炮一般,不難讓此地隨侍宮人明瞭她的身份。

 她懷中的武清月同樣聽明白了。

 她是大唐與吐谷渾和親派遣出的公主——弘化公主!

 比起為世人所熟知和親吐蕃的文成公主,弘化公主的名聲要小很多。但事實上,唐朝與外邦的和親歷史中,弘化公主的出嫁還要更早一年。所嫁去的吐谷渾正處於大唐和吐蕃之間。

 只是因吐谷渾國力不強,這才令人少有提及。

 她也是為數不多的、在和親後還能重回故土的公主,甚至在公主號上一加再加。

 當然此刻,這些未來的變化還未在此時顯露出來,就連武媚娘也只是聽著弘化公主說出的這一番話,面色中流露出幾分複雜之色來,“行吧,你總有自己的道理。”

 她們兩人也算是舊相識了。

 能作為頭一個派遣出去和親的公主,弘化公主李妙元從身份到秉性都是經由過精挑細選的,在出嫁前還在宮中隨同后妃及女官在內文學館中進學。貞觀十二年武媚娘入宮之時,弘化公主早已因和親事宜敲定,在宮中住了兩年了。

 在二人相識的一年多時間裡,她表現出的是何種脾性,武媚娘心知肚明。

 所以也難怪,在弘化出嫁吐蕃的一年多後,便會自吐谷渾傳來這樣的消息。

 吐谷渾丞相意圖劫持吐谷渾國主與弘化公主投奔更為強大的吐蕃,弘化與吐谷渾國主一併連夜疾奔鄯城,在鄯州刺史的協助下回兵反擊,又憑藉著太宗持節撫慰,將吐谷渾的亂象平定了下來。

 但雖有這份來自天/朝上國的

 聯繫,加上弘化本身的智慧,讓吐谷渾國主與她之間的婚姻格外平順——

 時隔十五年再見,武媚娘還是不難看到她臉上的風霜之色。

 這顯然並不僅僅是因為吐谷渾廬帳為室的生活方式。

 更因為,正如弘化在話中所言,她既嫁給了吐谷渾的國主,便自然是吐谷渾的王后,也需時刻擔憂著吐谷渾的前程。

 但她顯然沒有要給大唐在此時多加一個麻煩的意思,武媚娘剛想到這裡,就見弘化將眉眼間的銳氣一收。“行了,先不說此事了。我這趟回長安,除了吐谷渾正常的上貢之外,還給你這一雙兒女帶了一份禮物。”

 她偏了偏頭,頗有幾分邀功之意,“我給他們各帶了一頭剛產下的小馬駒。”

 武媚娘輕咳了一聲。

 西域求援的消息傳來的時候,她還用兒女為例,勸諫李治莫要貿然分兵,出現還沒學會走路就開始跑步的情況。結果在一個月後,卻有人還想讓他們騎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