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醫從失業走上人生巔峰 作品

第582章 老丈人的面試

 

這老孫頭問得問題很刁鑽,我知道他是在暗有所指......

 

既然是大領導,居然還有私生子,那這人的人品能好了?

 

而作為他的兒子,你又是怎麼看待“親親相隱”這個問題呢?

 

這裡頭還有一層隱藏的含義:你家會不會哪天倒黴,牽連到我女兒?

 

如果回答對,或者不對,那就掉進他的邏輯陷阱裡了。

 

我皺眉沉思了一下,說道:“伯父,這其實是個誤會,所謂的親親相隱,只是漢以後的儒家,不學無術,歪曲解讀了孔子的原意......”

 

我把這件事的始末原委告訴了他,讓他自己去判斷。

 

其實,這件事的起源是有一次孔子和葉公聊天,談論起楚國一個兒子告發父親的事。

 

這個葉公,就是我們常說的葉公好龍裡的“葉公”。

 

這哥們在楚國混得不錯,當上了Ceo令尹,見到孔子以後就吹噓,說自己的治下多麼多麼的好,每個人都剛正不阿,父親偷了羊,兒子還告發父親。

 

而孔子卻認為,這兒子一準不是啥好人。

 

打這以後,“親親相隱”這個說法就流傳了下來,也成了歷代封建王朝都可以原諒的包庇罪。

 

然而實際上,這就是屬於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跟之前到漢龍瞎逼指揮,讓白天也開紫外燈的那個傻逼局長一樣。

 

孔子當時說那個話,是有歷史背景的:春秋時期,楚國的刑罰是最重,最不人道的,完全就是惡法,兒子告發父親偷羊,那父親必死無疑。

 

如果換一種方式,讓父親把羊給還回去,完全就可以避免這場悲劇,犯不著讓自己親爹去死。

 

孔子當時的意思是在嘲諷葉公治國無方,只會濫用嚴刑酷法,但憨憨們卻把關注點放在了“親親相隱”上。

 

所以,這個說法本身就是錯誤的,從來沒有什麼"親親相隱",只有"歪嘴和尚讀不了真經"。

 

我的解釋,讓老孫頭很是震驚,一連又問了我好幾個問題,我都對答如流,沒有掉進他給我設的一個又一個的邏輯陷阱裡。

 

比如“孝順老人”這個話題。

 

人們都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對前兩孝,根本不知道。

 

孟子說的三不孝,頭版頭條就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

 

也就是,父母做錯了事,從來不指正,只會一味的順從,讓他們陷入不仁不義中,這是第一個不孝。

 

就比如,惡婆婆天天欺負兒媳婦,街坊鄰居都知道那個老太太是個畜生,兒子卻打著孝順的名義一切聽母親的話,這其實就是孟子口中第一大不孝。

 

因為你讓街坊鄰居所有人都知道,你老孃是個畜生,你還讓她在畜生的道路上堅定的走下去......讓她成為所有人討厭的對象和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