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劍 作品

491.第491章 491朝局風暴

風聲如吼,雪花紛飛。

 

京城的初春依然像嚴冬般的寒冷。

 

朱由校在賢慧的張皇后的勸說下,敦促下,這日清晨,不得不上早朝聽取眾文武大臣的建言獻策,署理朝廷公務,以此應對遼東的危急局勢。

 

朱由校已經好幾個月都沒有在朝堂上公開露臉了,總想學他的爺爺萬曆皇帝朱翊鈞,幾十年不上早朝,卻能把朝局牢牢的掌控在自己的手上。

 

但是,朱由校學的四不像,讓魏閹一夥與東林讜人斗的天天見血,把大明天下弄得更是烏煙瘴氣的。其登基以來,一直都是內憂外患。

 

如果說大明天下現在還有一片淨土的話,恐怕也是隻是剩下石天雨的那片小區域涪城轄區了。

 

此時,金鑾殿上,朱由校從屏風之後走出,坐在龍椅上,朝廷文武眾臣便跪下三呼萬歲。

 

文武百官但見朱由校氣色不佳,非常憔悴,不由均是感覺很奇怪,均是暗自心道:萬歲爺天天休假,不理朝政,天天開心的玩木工活,身體卻仍然很虛弱,怎麼萬歲爺無論怎麼樣休養,都沒能養好身子呀?

 

那些正直的朝廷文武大臣均是暗暗的為朱由校的身體擔心,眼下,太子朱儁凱年僅四歲,若是朱由校死了,會讓朱儁凱登基為帝嗎?

 

當前,大明天朝已經風雨飄搖,難道又要因為信王朱由檢與太子朱儁凱爭奪帝位而讓大明江山變天嗎?現在已經根基不穩,危機四伏啊!

 

三呼萬歲之後,楊漣出列,跪請朱由校下旨制止經建魏忠賢生祠之風,很心雄膽壯的朗聲說道:“啟稟萬歲爺,自從貪官汙吏潘汝湞在江南建成第一座生祠後,涪城知府石天雨又連續經建三座千歲祠,消耗財力巨大,導致天怒人怨。

 

目前,朝廷金庫空虛,朝廷應該集中財力支持遼東眾將士抗擊金兵為上,而不應該把銀子花在為一個太監建生祠上。萬歲爺,應該即刻中止經建千歲祠這種勞民傷財之舉,遼東的眾將士還在忍凍捱餓啊!現在,遼東方面,大片大片的疆土丟失,萬歲爺,求求您了!”

 

朱由校一怔,沒想到朝廷的正直大員也會參石天雨一本的。對於遼東之事,朱由校現在也只是想守住山海關就算了,實在無力顧及遼東那片疆土,沒錢啊!

 

其身後的魏忠賢,惡狠狠地怒瞪著楊漣,恨不得即刻就撕碎楊漣,剝楊漣的皮,飲楊漣的血,把楊漣扔出去餵狗。

 

現在,在大明天下各地,推廣建設魏忠賢生祠,在生前就享受香火跪拜,乃是魏忠賢此時最得意的事情。豈可以讓這種好事毀在楊漣的手上?

 

禮部侍郎殷有招出列,跪在在地上,說道:“萬歲爺,為一個太監建生祠,不僅勞民傷財,而且是千古笑話,請萬歲爺下旨,明令禁止各地生祠建造。

 

微臣風聞涪城知府石天雨為了蒐羅銀子為太監建生祠,施展卑劣手段攻擊下屬官差,以財產充公為名佔據同僚財產作為經建生祠之資費。請萬歲爺下旨將石天雨收監並交大理寺候審。”

 

朱由校駭然的瞪圓了眼珠,張大了嘴巴,心頭大愕:殷有招也會狠參石天雨一本?

 

殷有招以前不是最疼愛石天雨的嗎?

 

這?!這個,怎麼回事呀?殷有招是因為年紀大了,身體有病嗎?腦子進水了嗎?

 

被降職為兵部侍郎的風武出列,也跪在地上,說道:“萬歲爺,微臣接到舉報,稱涪城知府石天雨以提升下屬官吏為名,貪汙受賄,微臣請旨,緝拿石天雨歸案,以正朝綱。

 

呂源先舉薦石天雨兼任涪城知府,後又指使石天雨籌建三座生祠,既負有用人失察之罪,還有攀龍附鳳和結讜營私舞弊之嫌,也應該同步緝捕呂源回到朝廷候審。”

 

不容朱由校喘息,緊接著出擊,將馬致富、高迎強、戴坤、向來香、白優龍、盧寶川、方世中等人舉報石天雨的材料橫遞與附近的帶刀侍衛,由該侍衛上前躬身遞與朱由校。

 

朱由校接過材料,卻側身轉手就遞與魏忠賢了。

 

風武見狀,氣得差點吐血,頓時眼冒金星,趴倒在地上,竟然爬不起身來。

 

內閣首輔兼戶部尚書魏廣微見狀,心裡暗罵:這幫老不死,竟敢阻攔經建九千歲生祠之事?本輔整死你們。哼!

 

雖然沒有吭聲,但已經對殷有招等人恨之入骨,恨不得拿把斧頭來,即刻砍死風武、殷有招、楊漣等人,將殷有招、楊漣、風武等人碎屍萬段。

 

魏忠賢的心情忽然又陰轉暗,欣賞的心道:石天雨呀石天雨,這回有這麼多的朝臣參你一本,你不死也只剩下半條命,你只有投靠本千歲爺才有出路了。嘿嘿!

 

略一思忖,便朝魏廣微使了一個眼色。

 

魏廣微立即出列,躬身說道:“萬歲爺,微臣建議,可派錦衣衛左都督田爾耕領人赴川調查案情。”如此建議,若是真能獲得通過,便可以派田爾耕領人入川,既可以保護呂源與石天雨,也可以殺呂源與石天雨,一切示情況而定。無論情況如何,關鍵是要把此案掌握在自己一夥人的手中。

 

崔呈秀不甘落後,緊跟著出列,心思與魏廣微一樣,躬身說道:“萬歲爺,事不宜遲,請儘快下旨派錦衣衛赴川徹查此案。”和魏廣微說話一個模樣,所說的內容皆是模凌兩可,既可以說是派人去抓呂源與石天雨,也可以說派人去保護石天雨,只待田爾耕有機會領人赴川,一切示情況而定。

 

想想魏忠賢和客氏、張皇后三人皆可以保石天雨不死的,而張皇后倚重楊漣、殷有招、風武、左光斗、高攀龍等人。

 

而這回是楊漣率先提出要拿下石天雨的,張皇后不可能自打耳光,肯定不可能再保石天雨了。

 

那麼,能保住石天雨的就只有魏忠賢和客氏了,到時候,石天雨也就只能是乖乖的投入到魏忠賢門下了。因為石天雨雖然為魏忠賢經建了三座生祠金身,但是,一直沒有改口,一直沒有稱呼魏忠賢為“親爹”。而石天雨如此強悍,如此鐵腕,如此得民心,如此善於籌糧籌款,得讓石天雨這樣的傑出人才,改口稱呼魏忠賢為“親爹”才行。

 

接下來,讓親爹一定要重用石天雨,替咱們一夥人拿到兵權。

 

楊漣既要顧著朱由校的面子,肯定又不相信田爾耕,心道還是自己的人可靠些,便又說道:“萬歲爺,微臣以為呂源是是萬歲爺剛剛下聖旨所封的巡撫,封疆大吏,事關萬歲爺體面,可以讓錦衣衛劉僑與御史黃尊素帶呂源、石天雨入京面聖為名,將他們帶回京都,問清案情後再緝捕歸案。”

 

朱由校剛剛還為張皇后提供石天雨愛民如子,一心為民辦差的事情喜在心頭,豈料今日早朝卻聽得這麼多的剛直大員狠參石天雨與呂源一本,此刻心頭猶如被潑了一盆冷水。

 

他不是那種強有力的帝皇,既不想駁斥擁立自己為帝的楊漣等人的面子,也不想讓伴隨著自己成長,伴隨著自己過了十幾年艱苦生活的魏忠賢難堪。

 

又因為崔呈秀、魏廣微等人說話模凌兩可,所以,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置惹來諸多非議但又政績顯著的石天雨?

 

不過,朱由校也有絕招,這一招也是他最拿手的絕招,說道:“準眾愛卿所奏。退朝!”

 

黯然失色,拋下一句模凌兩可的話,便起身離去。

 

“萬歲爺,這?這個?!”

 

風武、殷有招、楊漣等朝廷大臣甚是焦急,想去追朱由校,一邊喊,一邊小跑起來。

 

但是,朱由校瞬間便走出了金鑾殿了。

 

那些帶刀侍衛橫臂攔住了風武、殷有招和楊漣等人的去路。這些彪形大漢,站起來一座山,蹲下來一堵牆,具有天然的壓迫力,風武、殷有招、楊漣等人只好唉聲嘆氣,默然轉身而去。

 

魏廣微、崔呈秀、周應秋等等奸佞也是面面相覷:朱由校名為準奏,可是到底派誰到川中去呢?是準楊漣所奏嗎?還是準魏廣微等人所奏?

 

魏忠賢這回也是呆若木雞,忘了緊跟著朱由校而去。

 

北方之春,冷如嚴冬。

 

朔風勁吹,滴水成冰。

 

早朝之後,魏忠賢沒有心情去陪朱由校玩木工活了,心情不好地迴歸九千歲府。

 

一群乾兒子也緊跟著而來。

 

魏廣微當著朱由校的面是三呼萬歲,背轉身子,便是破口大罵朱由校,躬身對魏忠賢說道:“親爹,萬歲爺明裡說准奏,實在是屁話,肯定等於否定。到底是準誰的奏呀?這不是屁話嗎?哪有人這樣當皇帝的?真不是東西!”

 

在他的心裡,魏忠賢才是皇帝,討好魏忠賢就行了。

 

崔呈秀見魏忠賢沒有表態,便趕緊躬身討好說:“親爹,不如將早朝時各派奸臣所說的話都散播出去,雖然沒有達到楊漣抓捕呂源、石天雨而由咱們作保的目的,但憑口水仗也可以嚇呂源與石天雨一個半死。

 

尤其是對於呂源,呂源畢竟年邁,不禁嚇。至於石天雨那狗雜碎,年輕武功好,頗有智慧,可能不怕嚇,但是,嚇嚇他,仍然是好的。”

 

魏忠賢愁眉舒展,點了點頭,說道:“秀兒言之有理。”

 

周應秋彷彿沒有完全領會崔呈秀話語的內涵,急忙問魏忠賢,躬身說道:“親爹,那麼,石天雨呈報來的涪城府衙所屬官吏職務晉升公文還批准不批准呀?”

 

魏廣微感覺還是批准石天雨舉薦官吏晉升的公文好,插話說:“批准!當然要批准了。一是這個問題涉及到親爹祠堂的安危;二是姓石的小狗崽也是挺有創意的,設立千歲祠護衛營,也為以後各府州經建親爹之祠堂,護衛親爹之祠堂提供了經典案例;三是牽涉到王朝的晉升任職。”

 

田爾耕贊同魏廣微的建議,隨聲附和的說道:“對!將早朝時的內容傳播出去,可以給呂源、石天雨一個警告,逼他們就範。批准石天雨舉薦官吏晉升任職的公文,等於暗示大明各府州縣可以繼續建造親爹之祠堂。

 

何況萬歲爺沒有表態,沒有否定建我親爹千歲祠堂之事,也等於不準對呂源與石天雨動手。另外,萬歲爺的意圖是讓我等將東林讜人趕盡殺絕。所以,萬歲爺現在極度討厭東林讜人。故此,才模凌兩可的表態的。”

 

不愧是深耕於錦衣衛系統的人,眼光獨到,很精準的把握了朱由校的心理。

 

許顯純也贊成魏廣微的話,畢竟魏廣微又成為內閣首輔了,以後會不會當一個八千歲呢?難說!於是,便躬身說道:“親爹,魏大人所言可是一石三鳥之計。真是好計策!魏大人不愧是咱們的諸葛孔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