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335章 窩裡橫

 

“西川是筆名吧?我記得海升的筆名是海子,一禾有筆名嗎?”林朝陽問。

 

“我筆名就是一禾。”

 

海子、西川、駱一禾,八十年代燕大的詩歌三劍客今天聚齊了。

 

只是如今三人的名氣僅限於校園裡,查海升算是三人中名氣最大的。

 

前兩年他受林朝陽的提攜,寫的詩發表在了《燕京文學》,這兩年又陸續發表了幾篇,詩歌創作比後世提前了。

 

林朝陽與三人說話的態度親切溫和,聊了幾句後,查海升幾人便放鬆了下來,有說有笑。

 

“林老師,《渡舟記》裡杜三江真的吃了他母親嗎?”

 

聊著聊著,西川按耐不住心裡的好奇,向林朝陽拋出了一個問題。

 

《渡舟記》發表至今已有四個多月時間,文學界評價極佳,讀者們的反響也很好,就是有一個聲音始終在《渡舟記》如潮的好評中屹立不倒。

 

那就是關於小說主人公杜三江究竟有沒有弒母,並且吃掉母親的血肉。

 

如果單純以評論家們的審美角度來看,《渡舟記》的這部分隱喻情節充分展示出了人在面臨絕境時的無奈抉擇,這樣的處理無疑是極具文學性和藝術性的。

 

可這部小說終究不僅僅是給文學界的評論家們看的。

 

大部分讀者對於這段隱喻情節接受起來並沒有什麼心理負擔,但對於一小部分讀者而言,弒母、甚至是吃母這樣的情節實在太過喪心病狂,令人光是聽聞便覺得不寒而慄。

 

這些讀者多為女性,而且很多都是身為人母,因此對於這種情節的牴觸情緒格外強烈,此前《花城》編輯部還曾寫信專門跟林朝陽提到過這個問題。

 

可不管是林朝陽這個作者,還是編輯部,對這種觀念都沒什麼辦法。

 

《渡舟記》寫出來又不是為了專門講吃人的事的,讀者非要這麼理解,他們也很無奈。

 

西川倒不是對這個情節有什麼不適,他是純粹的好奇,《渡舟記》裡的隱喻實在太多了。

 

他反覆看了好多遍,雖然能猜出大多數的意思,但那畢竟只是猜的。

 

今天好不容易跟林朝陽這個作者吃飯,逮到機會他當然要好好問上一問。

 

聽著西川的問題,林朝陽忖度片刻。

 

“《渡舟記》用了兩層結構,講的其實是三個故事,這三個故事只是三種可能性。”

 

林朝陽的回答很簡單,而且並沒有以作者的角度給出一個肯定答案來,因為他很喜歡導演李安在電影中的那種含而不露的剋制處理。

 

都說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讀者對於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樣的,適當的留白不僅是作者的藝術,也會成就作品。

 

西川聽完他的回答後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這個回答是情理之中,卻也在意料之外。

 

說“情理之中”是因為他以讀者的角度已經猜到了林朝陽這位作者的用意,說“意料之外”是因為他驚訝於林朝陽哪怕是在他面前都能剋制住作者的那種表達欲。

 

西川寫詩,也寫小說,他很清楚身為作者,那種構思了好故事之後的表達欲是難以抑制的,多少好作品最後都敗於作者的不剋制。

 

他看著林朝陽淡然沉默的樣子,心中忍不住生出幾分欽佩。

 

也許只有這樣的作家,才會寫出《渡舟記》這麼好的作品來。

 

(看完記得收藏書籤方便下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