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164章 學術界的共識

他擅長短篇創作,被評論界譽為“短篇聖手”,八十年代後老而彌堅,與汪曾琪被合稱為“文壇雙壁”。

林津嵐和汪曾琪是五十年代便相識的好友,關係莫逆。

汪曾琪給雙方介紹完之後不忘跟林津嵐重點強調:“朝陽的廚藝是一絕!”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林津嵐能跟汪曾琪成為好友,對於吃這方面自然也是有著極大的興趣的。

聽著汪曾琪的話,他笑容滿面,“那有機會我可得好好嚐嚐。”

“一定一定。”

作品研討會這樣的場合,剛才那樣的寒暄是少不了的。

等到研討會開始之後,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林朝陽端坐其中,看起來危襟正坐,實際上已經神遊天外。

舉辦作品研討會對於作家來說一種肯定,對於出版社或者是編輯部來說則是一種宣傳手段。

《賴子的夏天》由《當代》首發,下個月又即將出版,人文社在這個時候選擇舉辦作品研討會,宣傳是個很大的原因。

自四月份發表已經有近七個月的時間,在國內文學界引起的反響是轟動性的。

正所謂物極必反,嗡嗡嗡時期對於文學界長時間的壓抑導致了近幾年來國內文學界出現了一股洶湧的思想解放潮流。

在這種洶湧的思想解放潮流的衝擊下,許多人走上了一條反思、自新和重建的道路。

但有的時候過猶不及,過於反思和追求自由,反而讓有些人對於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變得不自信,甚至是到了唾棄的地步。

於是“崇洋”便成為了一種時尚。

雖然林朝陽不想承認,但《賴子的夏天》在文學界所引起的轟動性的影響與這部所採用的創作手法確實有著極大的關係。

對於如今國內的文學界和文學愛好者群體來說,意識流文學代表的就是洋氣和時髦。

林朝陽領風氣之先,創作出這樣一部水準之上並且極具中國特色的意識流文學作品,可以說帶給了文學界一些人極大的自信,讓他們看到中國人寫意識流文學一樣可以寫出優秀的作品來。

這跟改革開放之初那些獲得了榮譽的運動健兒有些類似,他們既是為國家獲得了榮譽,也鼓舞了民族自信。

除了文學界對於《賴子的夏天》的一片溢美之詞,還有一個群體對於這部的誕生也充滿了喜悅,那就是學術界。

學術研究和文學評論不一樣,學術界關注的更多的是《賴子的夏天》這部的誕生對於中國當代文學所提供的價值和產生的意義。

在意識流文學還處於萌芽階段的國內文學界,突然之間誕生了《賴子的夏天》這樣一部成熟的帶有濃郁中國特色的意識流文學作品,對於當代文學來說意義非凡。

因為在學術界看來,一直以來因為政治方面的原因,中國當代文學與世界文學之間始終隔著一層厚厚的壁障。

而《賴子的夏天》的誕生,不僅代表著中國當代文學又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流派,也在無形之中拉近了中國當代文學與世界文學的距離,這無疑是一次巨大的進步。

同時學術界還注意到,受到《賴子的夏天》的影響,這段時間以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創作者把目光瞄準了意識流文學這個領域,這對當代文學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

這段時間以來,學術界已經達成了共識,《賴子的夏天》對於中國當代文學,尤其是對意識流文學的發展而言,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開創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