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面多肉 作品

第228章 升溫與降溫,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較量

大秦位面

始皇帝皺著眉頭說道:“亞歷山大?就是那個傳聞中拿著六米長毛的西方第一統帥?”

雖然始皇帝並不擔心自己的祖上能不能打得過這個不知道存不存在的強敵,

但是至少也是說明了一件事情——西方也因為日子不好過,開始四處征戰劫掠了。

“難道這天幕中說的是真的?”

“這朝代的變更,並沒有什麼特殊的緣由,只是因為天氣變冷了?”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氣候變化對人類產生的明顯影響,其實在東西方都是類似的。”

“都是因為氣溫下降導致的物產不足而形成的資源爭奪的狀況。”

“再到秦朝完成一統,到西漢時期,氣溫又一次的回暖。”

“儘管回暖的時期沒有那麼長,但是溫度的上升還是帶來了農業上的發展,物產進一步豐富。”

“在這種情況之下,因為有更多的剩餘來養兵和牧馬,才有了漢朝強大的軍隊。”

“再加上漢朝橫空出世的兩大將軍,才有了後來的擊破匈奴,逐殘部於大漠以北的輝煌戰績。”

“而匈奴殘餘的勢力,花了幾百年的時間逶迤西進,進入了到歐陸的東北部,”

“而這些當地的哥特部落因為被匈奴壓迫,遷移到了亞平寧半島,越想越氣的哥特部落,發動了戰爭,趕走了汪達爾部落。”

“後來兩個部落又覆滅了當時正處在虛弱中的羅馬帝國的首都,堂堂羅馬帝國,因此隕落。”

大漢位面

漢武帝劉徹面色古怪,“這羅馬帝國是不是太弱了點?”

“畢竟匈奴逃遁的乃是殘部,連匈奴殘部都能欺負的部落,部落還能欺負人,”

“被部落欺負的部落,把都城給滅了?”

“豈不是說此刻我大漢天下無敵?”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在東漢的末期陡然出現了氣溫滑坡的時期,農業的物產再次匱乏。”

“此刻華夏就進入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此刻的華夏人口大規模減少,戰亂頻發。”

“氣候也是極端的寒冷乾旱,晉朝時期長江甚至發生過斷流。”

“我們之前會把出現混亂的問題歸結於某些皇帝,某些朝代的方針政策。”

“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相對科學的研究方向。”

“在竺可楨先生的解讀中,華夏的朝代週期和溫度的變化有著最直接的影響。”

“之所以隋唐能夠再度的強盛,形成歷史上著名的大唐盛世。”

“因為從南北朝末期,氣溫又再度上升,整個大唐時期,平均氣溫都處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

“而之後就進入了一個氣候逐漸變冷的時期。”

“客觀上氣候的變冷,並且氣溫波動比較大的時候,都會造成物產下降,生存困難,進而戰爭衝突不斷的客觀情況。”

大唐位面

貞觀年間

太宗皇帝幾乎道心不穩,按照天幕的說法,自己這一手開創的大唐盛世居然是因為天候變暖?

長孫無忌開口說道:“這溫度的高低,當屬天時,”

“古有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陛下方是大唐最重要的基石。”

“譬如這天幕所顯,明朝之後的氣溫也是一路走低。”

“朱元璋也是建立了偌大帝國,更是被後世認可為千古一帝人選。”

“遑論陛下天縱之資,這氣候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

大明位面

洪武年間

朱元璋看著《華夏五千年氣候圖》中到了大明氣溫就一直在平均氣溫之下,到了明清交界處更是突然凹了下去一大塊。

老朱嘀咕道:“難道這個什麼氣溫論是真的?”

“這大明的末年真的有什麼不一樣?”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回顧明代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明朝的冰雹含在的數量極多。”

“對於北方而言,積雪深可埋人的場景並不少見,可是在明末,溫暖的南方也飄起了鵝毛大雪。”

“根據記載,潮州在當時已經下了好幾年的雪。在1506年積雪甚至達到了一米深。”

“我們所熟知的秦嶺-淮河一線是華夏的南北分界線,也是一月份零攝氏度等溫線的分界線。”

“通常在分界線以南的地區,一月份的平均氣溫不會低於零度。冬季不會結冰。”

“然而根據文獻記載在明末,長江曾經有過一個月的結冰期,就連洞庭湖的冰都又三十釐米厚。”

“南方地區尚且如此,更何況本就寒冷的北方。”

“許多百姓不是因為寒災間接死亡,而是被直接凍死。”

“崇禎皇帝登基以後,華北地區還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幹旱,”

“乾旱時間持續之長,降水之稀少,使得黃河都出現了長時間的斷流。”

“旱災持續的同時,多半會伴隨著蝗災。”

“乾旱的土地正是蝗蟲繁殖的溫床,一時間蝗蟲過境席捲天地。”

“在種種天災的打擊之下,百姓動盪不安,從崇禎元年到崇禎八年的短短時間內就發生了十三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一部分沒有參加起義的百姓逃到了長城以北的蒙古地區,”

"他們在草原上開墾土地,啃食老鼠。造成了大規模的瘟疫感染。”

“而感染了瘟疫的人四處逃散求生,造成了瘟疫的徹底爆發,”

“在崇禎皇帝南轅北轍的努力之下,大明加速滑向滅亡的深淵。”

大明位面

洪武年間

朱元璋看著天幕中一連串的問題,饒是自己當年是一個碗起家的,也深感問題的棘手。

如此多的狀況,交給一個新登基的皇帝的確有點過於苦難了。

雖然老朱也明白,大明的問題肯定不止這些,可單單一個溫度下降兩度不到就能給大明造成如此多的問題,成為壓死大明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氣候變化恐怖如斯,這後世的研究亦是恐怖如斯!

大秦位面

此刻始皇帝看著天幕開口說道:

“既然說溫度下降才是動亂之緣由,那麼我大秦時期明明是高溫,也二世而亡?”

難道我大秦之亡另有原因?

——河南曾經有大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崇禎志大才疏,忙多越多,大明嘎的越快。

——400毫米等降水線已經北移,現在的黃土高原植被覆蓋率已經上升,大唐盛世將再度來臨。

——不是說下一個階段是新的小冰川期嗎?

——看傳世的畫作,唐代的女裝比宋代的更加清涼,原來不僅僅是觀念不同,唐朝更熱也是原因。

不久後天幕中的新視頻吸引了始皇帝的目光《大秦的滅亡是因為暴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