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面多肉 作品

第226章 不會種地才是常態,華夏特有的種地基因。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華夏的技術人員為了更好的瞭解非洲當地的土地情況,”

“親自趕往非洲進行實地調查,”

“經過一系列的檢測後,專家發現,非洲的土地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差勁。”

“只是沒有那麼優質,至少要比不能種菜的月壤要高出好幾個檔次。”

“如果能把雨水收集起來合理利用,必定是可以種出糧食的。”

“可是非洲過於貧窮,當地的水利設施不能說是不夠完善,只能說是幾乎沒有。”

“儲水能力相當薄弱,也就無法有效利用水資源對土地進行澆灌。”

“這就導致了當地經常出現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而當地人開墾的農田更是坑坑窪窪,沒有成型的田埂,甚至連草根都沒有拔乾淨”

大唐位面

太宗皇帝李世民驚訝道:

“水利乃農業之命脈,”

“水利興,方能五穀豐,如此淺顯之道理這非洲難道無人知曉嗎?”

“這真的是後世之世界?”

李世民看著天幕中的場景不禁疑問。

畢竟這耕作水平比華夏的先秦時期也是遠遠不如。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在對所有的情況有了相應的瞭解以後,華夏的農業專家加快了自己的研究速度。”

“打算讓這塊地在15天內長出嫩芽。”

“此言一出,當地的人還以為華夏的專家是來搞笑的。”

“畢竟他的們先祖在這片土地上努力了近百年,連個苗都沒見著。”

“怎麼這些華夏來的技術專家只是檢測了一下就說能長出嫩苗?”

“面對質疑,華夏的專家沒有過多的解釋,依然耐心的教導他們播種的方法。”

“結果這一上手,華夏的專家總算明白為什麼這塊土地明明不差,”

“卻百年來沒人能種出糧食了。”

“原來當地的非洲人口中的種地就是直接抓起一把種子撒在地裡。”

“然後用土蓋上,接下就是聽天由命,發不發芽完全是看種子自己的造化。”

天幕下的眾人紛紛石化當場。

“這是種地嗎?這是求籤啊!”

“求媽祖的時候給的聖盃都比這個出芽率高吧。”

大明位面

洪武年間

朱元璋看著天幕中那大片的土地心疼道:

“真是糟蹋了這萬畝良田啊。”

“這些蠻人沒有餓死真的要感謝那猴麵包樹。”

“照這個種法,一畝地能有百斤的收成都算是祖上庇佑了。”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雖然專家們很無語,但是依然把整地、催芽,育苗,插秧,灌溉等一系列最基本種植方法教授給了當地人。”

“在這些都完成後,專家謙虛的告訴他們,按照這個方法來,一公頃可以收穫三噸的大米。”

“聽到這個數量,當地人都不淡定了,要是真的能有這樣的收成,那麼以後就都不愁餓肚子了。”

“為了能吃飽飯,雖然對專家的話半信半疑,他們依然按照專家說的去做。”

“這可比他們之前漫天撒種子的幹活模式要累的多。”

“但是累還是有收穫的,直到收穫的季節,盤點收穫,畝產居然達到了驚人的1200斤。”

“能種出糧食對於當地人來說就是奇蹟了,面對這超高的產量。”

“當地人驚呼,這簡直就是魔法。”

大唐位面

太宗皇帝喟然長嘆:

“這當然是魔法,而且朕還知道這多半是袁老的雜交水稻魔法。”

“那可是畝產1200斤!”

“若是大唐能有這一半的產量。朕就不是隻打非洲了。”

“整個地球都是大唐的!”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華夏的種地天賦不僅僅在非洲得到了應用,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同樣大放異彩。”

“而這一次更加離譜的是,我們的技術指導人員不是農業專家,而是一眾網友在網絡上隔空指揮。”

天幕中一群老外正在拿著一把剷刀費力的在荒山上挖出一道道壟溝。

天幕下的眾人再次石化當場,看著天幕中背景中現代化的建築和原始的耕作方式,眾人紛紛有了一種荒誕的感覺。

“什麼年代了,還玩刀耕火種?”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因為這樣太費力,華夏網友提出,可以採用畜力。”

“執行力超強的外國網友立馬拉來了駱駝,”

“可是駱駝根本不適合耕種,沒過多久就累的倒下了。”

“華夏的網友指出,駱駝的腳太高,不好出力,還是牛合適。”

“於是外國網友當天就發來了視頻,他們改用牛來耕地了。”

“眼看自己的意見真的會被採納,血液中流淌著種地基因的華夏網友徹底沸騰。”

“紛紛開始遠程傳授技術,”

“從當地的土壤適合種什麼作物,到先燒地再開荒的細節。”

“再到拉壟溝的注意事項都一一傳授給他們。”

“甚至有人把更具效率的曲轅犁的設計圖都發了上去。”

“畢竟他們的耕地工具太過古老,在華夏早就被淘汰了。”

大唐位面

太宗皇帝看著天幕中曲轅犁的示意圖沒有絲毫的猶豫,竟然飛快的抄起筆,開始照樣子記錄了起來。

生怕下一秒就消失而錯過什麼。

畢竟農具的革新週期是漫長的,而改進農具的意義是巨大的。

它可以極大的提升耕作的效率。

在記錄完畢之後李世民開口道:“立刻著人照此圖製作曲轅犁,不得有絲毫延誤,三日之內,朕要看到結果。”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後來外國的網友更是被華夏網友安利了旋耕機,速度一下子就上來了。”

“他們不禁感嘆,這個機器真是太厲害了。”

“而華夏網友秉持著愛種地就是朋友的原則,又開始了熱情的指導,”

——兄弟這裡調節一下腰就不用彎這麼累了。

——建議考慮這種,加個拖斗能運輸農作物,加個犁能犁地,加個抽水泵能澆地,加個農藥機就能打藥,功能多還耐用。

在華夏網友的親切指導下,這片荒山已經變成了良田,想必當這片土地長出糧食的那一刻,他們才能領略種地的魅力。

大秦位面

始皇帝看著天幕中紅色機頭的單缸手扶拖拉機,羨慕的口水都要掉下來了。

“這就是後世的鐵牛嗎?”

“我大秦若是發展工業,是否最終也能造出此等利器?”

大明位面

朱棣看著天幕好奇道:這就真的是一點都不會啊,幾千年來他們都在幹什麼?

——有個小哥在非洲種四季青,因為常年29多度,硬是把草本植物給幹成木本植物了。

——液門生產兵團與非洲部落軍師都是華夏種菜的傳奇。

——華夏是農耕起源,其他要麼遊牧,要麼採集加狩獵,基因傳承不同。

天幕中劃過新的視頻《明朝亡於小冰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