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面多肉 作品

第111章 人類之光,必將撕裂黑暗!

 天幕中旁白響起: 

 “你相信光嗎?” 

 “你相信有可以超越膚色,種族,國籍,和距離的限制,為了別人的幸福而奉獻自己的力量的人嗎?” 

 “他們像一束光去照耀別人。” 

 “他們有可能被誤解,被詆譭,甚至被傷害。” 

 “可這所有的一切都如同微不足道的塵埃,更顯得他們的偉大” 

 天幕中視頻開始播放 

 “2015年,一個德意志小夥,帶著滿心的不捨離開了華夏” 

 “這個小夥叫盧安克,出生於一個德意志中產家庭” 

 “畢業於漢堡大學,” 

 “小夥子特別喜歡華夏,和華夏的文化,1996年他來到了華夏” 

 “他想為華夏做些什麼,當他發現當時的農村特別的落後,他覺得孩子們需要教育,” 

 “於是他來到了廠西東蘭的一個小山村裡,” 

 “他召集了附近所有的失學的孩子前來學習,完全免費。” 

 “於是,在那個城裡外國人都少見的時代,” 

 “大山裡,人們經常看到一個瘦高的外國男人,領著孩子們學習普通話、漢字。” 

 “但是不久之後,因為他沒有外國人就業證,被當地人驅逐出境,並罰款3000元。” 

 “03年他又來了,在當地一個沒有公路沒有電話的小學裡。” 

 “當了一個不要工資的小學老師,” 

 “負責教授自然、美術、音樂等課程” 

 “他上課從來不帶課本,他說他的課沒有要求,要孩子們自己去探索去創作。” 

 “他帶領孩子們去小河裡建水壩,” 

 “他和孩子們一起去山裡勘探地形,修出了這個村裡第一條水泥路。” 

 “為了幫助孩子們通過行為來學習,樹立良好的價值觀” 

 “他專門寫了一個電視劇本《和平劍》” 

 “和孩子們一起製作道具,一起配樂,一起演出。” 

 “孩子們都高興壞了,他們的情緒甚至感染了隔壁班的孩子,也一起加入進來。” 

 “從那個時候起很多留守兒童都喊盧安克‘爸爸’” 

 “他們認為這個外國人,也是他們最親近的人。” 

 “當地的老師們委婉的提醒他:他的教育不符合規範,考試用不上,” 

 “盧安克卻認為教育不是固定答案,而是應該尋找孩子們的潛能,併發揮到極致。” 

 春秋位面 

 至聖先師孔夫子看著天幕中盧安克提出的教學理念 

 誇讚道:“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大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此胸懷,此人不凡也。” 

 “盧安克為了教育付出了他能付出的一切,自己卻像個苦行僧一樣。” 

 “寬大的運動服下是瘦骨嶙峋的身體,穿著一雙開膠的球鞋。” 

 “他所有賺來的錢和家人寄過來的生活費都捐給了學校。” 

 “2006年,他的故事開始漸漸走紅” 

 “媒體記者蜂擁而至,” 

 “盧安克卻說,他不想被打擾,他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情” 

 “沒能達成目的的媒體們惱羞成怒,紛紛報道他的不正常,甚至開始汙衊他目的不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