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面多肉 作品

第100章 咱記的不僅是歷史,也是賬,還有仇。

 天幕中視頻開始播放 

 “曾經有人問,華夏人打不過外國人嗎?” 

 “不然為什麼華夏的歷史書上,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打敗仗的記錄,而關於勝利的記錄如卻是寥寥數語?難道不是打不過外國嗎?” 

 大唐位面 

 唐太宗李世民拈鬚而笑,低聲輕語,似是在回答天幕中的問題又好像只是自言自語。 

 “在朕心裡沒什麼外國,只有朕打到的地方和沒打到的地方。” 

 “朕打到的地方就是朕的天下,是朕的大唐!”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其實華夏人看上去打不過外國人的原因是:華夏人記錄歷史的方式非常特別。” 

 “在學校的課本里,華夏古代史一般一本書就把上下四千多年(四千多年,4800)的歷史給寫完了” 

 “但是從1840年華夏被西方列強入侵,到後世華夏這短短的一百多年時間卻是寫了整整兩大本。” 

 “為啥華夏喜歡記錄敗仗,且輸的越慘就會記錄的越清楚?” 

 “一直以來,很多研究華夏曆史的外國人都會對於華夏曆史的這一情況感到好奇” 

 “但當他們徹底明白之後,他們就認定了,如果沒有必要,千萬不能和華夏人為敵。” 

 “這些外國人記載的歷史一般都會對於勝利大寫特寫,” 

 “比如十字東征軍,” 

 “哪怕途中各種屠殺當地的土著,只要是贏了,都會大書特書。” 

 “至於入侵非州,也會記錄成非州太野蠻,所有選擇去非州幫當地土著開化。” 

 “無論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戰爭,無論手段有多下作,過程有多麼曲折,” 

 “只要是贏了,就會大記特記,生怕後世之人不知道自己有多猛。” 

 大唐位面 

 唐太宗李世民看到此處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如若一味誇讚自己的功績,後世又如何能從歷史中學到前人之不足而改正自身?” 

 “如此偽史,留之何用?” 

 大漢位面 

 司馬遷看著天幕中的內容不住的搖頭, 

 “治史當據事直書,不偏不倚” 

 “若人人都如這國外之人但憑一己好惡,隨意篡寫史書” 

 “豈不是以訛傳訛,長此以往,豈不是可以自己隨意捏造。” 

 “這國外之史書焉有可信之處?”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而反觀華夏曆史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比如始皇帝,一統天下,為華夏的大一統版圖奠定了最初的基礎” 

 “在史書之上也只是寥寥數語,最多加上了書同文,車同軌。” 

 “如果說始皇帝有可能是因為焚書坑儒得罪了讀書人而得不到公正的對待” 

 “但是等到了漢朝,漢武大帝時期的霍去病,初戰便帶著八百人深入漠北斬首千餘人,破格獲封冠軍侯” 

 “後又決戰匈奴,追至狼居胥山,獲得了封狼居胥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