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面多肉 作品

第58章 東風使命必達?俺也一樣!

 天幕中視頻開始播放 

 “在那個沒有電話和網絡的年代” 

 “人們想要和異地的親友聯繫,只能通過寫信拍電報的方式” 

 “於是就把寄信發包裹的地方統稱為郵電局。” 

 “到了80年代,郵局為了幫助每一位身在異鄉的人郵寄工資和思念,效仿國外的同行” 

 “開設了特快專遞業務(ems)也就是郵政業務,並且在全國各地幾乎所有的鄉鎮上都開通的郵政網點。” 

 “但當時的基礎設施並不完善,既沒有條條暢通的高速公路,又沒有專門運送貨物的運貨物流和信息系統。一封信可能要送上一個月才能送到,效率低成本高” 

 “這就導致郵政業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處於虧損狀態” 

 大秦位面 

 始皇帝看著天幕的視頻的介紹,心中頗為開心 

 自他一統六國後,便將諸如“遽”、“馹”這類的稱呼去掉,統稱為“郵”。 

 後世依然採用這種叫法,這無疑是他之功績。 

 只是越聽越發覺,這兩者似乎有些不同, 

 這郵遞業務居然不是官府專用? 

 他好奇道: 

 “這後世郵電局居然可以為百姓郵寄信件?” 

 “還可以郵寄工資?” 

 “不怕寄出去就少一半嗎?” 

 李斯接話: 

 “不止如此,依天幕所言,現在的後世,怕是連貨物也可以郵寄了” 

 “所付出的代價,只怕是不菲。” 

 大唐位面 

 李世民看著天幕中的那句 

 “一封信只可能要送上一個月才能送到,效率低成本高”的時候一時語塞, 

 要是知道凡爾賽的梗,高低噴這天幕太過“凡爾賽” 

 在大唐,官府還有專門的驛站傳遞信息 

 百姓想要寄信就只能找熟人或者行商捎帶, 

 這一路上磨損和意外,能順利的交到收信人手中已經是頗為不易。 

 時間上更是無法要求,一封信今年寄出,明年收到乃是正常情況。 

 要是遇上不靠譜的人,出了城門就把信件全扔水裡了。 

 要寄信就一個字“難” 

 一個月就送到了,對百姓而言簡直就是奇蹟。這還嫌慢? 

 天幕中視頻繼續 

 “不過好在” 

 “電話好在沒多久就普及了” 

 “郵電局的電信業務負責給家家戶戶安裝電話和收電話費的工作” 

 “每年都能賺不少錢” 

 “郵電局就拿著電信業務賺來的錢補貼郵政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