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龍者誰 作品

第四十四章 偷閒

作為當時為數不多足以改變戰局的重要力量之一,定北侯沒有絲毫猶豫地加入了成祖的隊伍。

一方面是因為成祖曾與定北侯在平定天下的過程中有著戰友之誼,且雙方已經結為了兒女親家,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定北侯認為太孫太過軟弱,不堪大任。

不過話說回來,強行要求一個年僅十餘歲長於深宮的少年有著和一個三十餘歲曾數次直面戰火的壯年男子有著同樣的見識未免太過苛責。

但初代定北侯就是這樣的人,在他眼裡,和絕對的強者比起來,什麼忠君愛國正統思想都要往後放放。

用比較直白的話語來說,定北侯府一脈出身的雖然的確戰鬥力超群,但同時這窩人的慕強指數也有些超標,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

在定北侯本人是強者時,大家其樂融融一起攢功勞點時自然不會暴露出任何問題,然而當定北侯本人開擺而導致自身實力陷入嚴重衰落後,大家當然也果斷四散忙著各奔前程去了!

不過齊雨當年對這一幕其實挺樂見其成的,甚至可以說當時就是他出於某種原因一力促成這幅人心四散各奔東西的場面,這點先暫且按下不表。

總而言之,截至齊雨之前的定北侯一脈因其歷史沿革的緣故,有著較重的慕強心理,或者用更加刻薄點的話來說,就是他們中大部分人尚武尚得都有些沒腦子了。

就連齊家祠堂裡擺著的歷代牌位上都鑲著鐵鑄的撞角和血槽,危急時刻拿來充當板磚砸死個把人都完全沒問題,這充分展現了他們一家獨特的鐵血氣質。

當然如果從齊雨開始往後算,情況則變得越來越複雜,在此就不另行贅述了。

除卻定北侯外,其餘各大軍侯也各有特色。

就以冚家富貴堡大禮包中曾出沒過的主要軍侯為例:

穆家與嚴氏一族關係極近。第一任楚國公從小與嚴氏子弟一起長大,他當年甚至差一點就被太祖收為養子。所以楚國公一家歷來都極重視忠君愛國的思想教育,以至於有時候他們的想法會過於理想化以至於不切實際。

最近齊月明混跡在楚國公府中的時候,都不敢隨便吃他們遞的東西,深怕一個不留神自己也會被這些假大空的話語醃入味。

*

或許是因為祖墳的位置沒找好,魯國公張家近來一代不如一代,這一代的魯國公更是隨波逐流到彷彿是一根成了精的海帶。

但魯國公府的積累卻不容小覷,這家人素來擅長訓練重甲步兵戰陣,而該兵種是當大昭立國之時,為數不多在那種艱難的情境下可以對北狄鐵騎打出剋制的存在。在開國之際,張家曾經是由太祖親封的“國之柱石”,惹得當時的定北侯很是眼熱,連著好幾天對太祖軟磨硬泡硬是給自己也搞了個“國之基石”的稱號。

*

鎮南侯王氏一系此前則與中央較為離心離德。

當年的鎮南侯本就是遠南歸降之人,他們曾聽命於前朝的平遠將軍。自平遠將軍被太祖幹掉後,王氏開始自立門戶。直至被太祖之子成祖打上門後,王氏毫不猶豫地做了好漢——不吃眼前虧的那一款。這一窩人一斤骨頭裡起碼可以煉出兩斤反骨,有時候三斤。

而他們之所以沒有被成祖第一時間處理掉的原因就是那段時間成祖忙於北征狄人,因而亟需在南面樹立一個可供投降者參考的範例。

*

東海的伏波侯一脈與其說是“將”,倒不如算作是“匠”。

東海歷來有扶桑人頻頻擾邊,但是這些來自扶桑國的浪人太過零散,不成氣候。葉家有時候甚至會鼓勵他們趕緊抱成團,不然己方出一次兵的消耗與戰果完全不成正比。當然這不是什麼值得讚揚的行為,所以葉氏隔三差五就會被參上一本說他們養寇自重。但葉家人對此卻不怎麼在意,畢竟他們只想造出更大的船和更遠的炮。

此外,葉家有不少旁系的出仕子弟兜兜轉轉最後悉數混進了工部,以至於工部一度幾乎要改姓葉。

*

而安西侯則是四方侯中最拉的一個,至今具名不知,從戰績到領土面積到年收入他都是被一直吊打的份,和其他幾位完全沒法比。他之所以也被列為四方侯是因為身為太祖之子的成祖有一定的強迫症,所以成祖想讓東南西北四面都有個人佔著位置這樣顯得更加對稱一點。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當前情況下大昭軍侯的成分極為複雜。

雖然此中基本上沒一個正常人,但也很難一言以蔽之地進行相關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