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龍者誰 作品

第三十二章 去偽

流民營中的人大多來自北方的村落,都是些被剌戎侵擾最嚴重的地區。

絕大多數時候,這些缺乏城牆庇護的村子,在面對來勢洶洶的北狄騎兵時,竟是脆弱到不堪一擊。

每每到了一年之中秋葉落下的時節,北狄的眾部族都會肆無忌憚地派出小股部隊侵擾這些村莊,搶掠住在這裡的人們賴以為生的糧食和布匹。

畢竟,這些北方的草原民族同樣需要用之度過即將來臨的嚴冬。

還有些時候,北狄人還會直接將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百姓綁起來丟在馬背上強硬地拖至塞外,作為本部落中不可或缺的勞動力組成部分——奴隸。

不幸的是,在北境以北那般極端困苦的客觀條件下,當地奴隸們的更新換代率向來居高不下,這也造成了剌戎人每隔幾年都要將此操作重複一輪以搜刮新鮮血液用以填充逐漸空虛的奴隸庫。

這次,隨著大昭二十餘萬大軍潰敗在闞家堡,引發了幾乎席捲整個北境的恐慌。

為了逃離剌戎南下鐵騎的踐踏,數以萬計的人背井離鄉,惶惶不可終日地以最快的速度逃向最近的城中尋求庇護。

當然,基於各城投降率這種不會輕易對外公佈的內部數據,其實這些流民不管跑得快不快,其中很大一部分所得到的結局倒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偏差。

但也有北地之民頗有遠見地考慮——就連親征的二十萬大軍都已經被剌戎所破,想必接下來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將席捲整個北境。

故而即使眼下有再多的艱難險阻,也不妨礙他們將山高水遠的京城設為自己的首要目的地。

儘管經過條件艱苦的跋山涉水後,這些百姓中能真正抵達京城的人不過十之一二。

但這絲毫改變不了一波又一波的人從北方湧來,他們忍痛放棄畢生的家業和土地,灰頭土臉地擠在這個簡陋的難民棚中,以期獲取些許縹緲的安全感。

農耕民族的人對城牆向來有著某種天然的依賴,即使眼前的這面牆並不為了保護他們而建,即使這面城牆此刻正是要將他們拒之門外。

流民營中的很大一部分的眼睛都是毫無神采的,從一雙雙死寂的眼中,章魚只能看到無法化開的麻木、悲慼、亦或悽惶。

這些人像是燃燒後的柴薪,只剩尚存餘溫的灰燼令他們顯得有那麼幾分像活人。

即使章魚帶著一眾人從他們眼前經過,也沒有在這群人中引起絲毫波瀾。

基於他們大概不久前剛剛見證了自己親手搭好的房子是如何被付之一炬,貯藏已久的糧食怎麼被掠劫一空,甚至是熟悉的親人被硬生生地拖上馬背也許從此再無相見之日,章魚覺得他們這番反應也無可厚非。

不過……

齊月明頗為迷茫地想:若是作為一個合格的人類,自己此時此刻面對這些人時,究竟應該調出怎麼樣的情緒,是悲傷?還是憤怒?難不成這種時候只要微笑就可以了?

她是不是應該露出妥帖的笑容對著大傢伙安慰道“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不對,總覺得這其中根本沒有一個可以算正確答案。

可就在這時,另一個莫名其妙的想法突兀地浮現出來——

為什麼,他們要逃呢?

在當前艱難困苦的情境下,能成功抵達京郊流民營中的北地人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