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私議學塾

 今日幾個小師姐過來,看得出來張法音真的很高興。 

 張法音的學問若是不過關,朱淑順等人怎會消磨大半日時間,臨到晚間杜若昭還能提前交一篇作業過來。 

 開學塾教學生是給張法音打發時間,不能真累著人,十歲上下的小女孩該懂事的都懂了,又不至於臨近及笄議婚事,容易招惹是非。 

 還有一重盤算則是生計方面的考慮,杜家有些底子,但家業在老家,身邊只有浮財。杜喬遠在外地做官,俸祿發在當地,哪怕攢下一些寄回長安,但變數太多。 

 一家人要生活,孩子要上學,有進無出的日子,誰心裡不發慌。 

 柳家也不是日子真過不下去,出租空置的院落只為四個字——開源節流。 

 官眷收授學生,算不得跌面。 

 杜若昭沉吟片刻,拿不定主意,“我回去問問母親。” 

 杜若昭清楚,一家人兩地分居,除了絳州本地不太平,杜家不是豪門勢族,沒那麼多可靠的家丁來保證安全。 

 最大的“障礙”其實是她。 

 一旦離開長安,杜若昭勢必中斷學業,無法繼續學醫。 

 說明白點,張法音杜謙留在長安,是為了陪杜若昭讀書。 

 把徒弟交給師父也是一種恰當做法,林婉婉定然會好好照料,但某些方面,實在不敢讓人放心。 

 趙瓔珞:“是該和長輩商量商量。” 

 出頭做事的是張法音,總不能將人誆瞞過去。 

 張法音坐在院子裡藉著最後的天光縫補衣裳,一邊聽女兒的“主意”,問道:“怎麼想到的?” 

 杜若昭打個馬虎眼,“師姐她們家境都不差,”放在濟州至少算中上等人家,“但論及詩文到底差了幾分。” 

 外頭的私塾少有收女學生,大戶人家會專門請女師教授,無力供奉女師的人家,大多隻能指望女孩的母親。 

 父親和其他男性長輩未必指望得上,一來忙於外務未必有空,另一方面則是出於“輕視”或者男女大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