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無人生還

 秦景的說法和段曉棠大同小異,南衙的戰報說他們是“犁”過去的,半點不摻水。

 在東萊聯軍加入戰場之前,楊胤簡直是歷代權臣造反的“正面典型”,卡時機、宣志向、高門士族雲行景從,周邊城池紛紛附逆……形勢不是小好,是一片大好。

 然後久攻洛陽不下,被拖慢進程,慘遭幾路大軍圍攻。

 哪怕李君玘在洛陽指出,楊胤實際是初次上陣,但他的表現,足可以橫壓當世九成以上的武將。

 所以他往日的高傲,不是全無來由。

 林婉婉不知潼關外的“焦土”慘像,僅以身邊參加的各種白事葬禮而言,亦可知戰況激烈,。

 林婉婉:“他這樣權勢身家,搞政變不好麼,非得搞兵變?”前幾朝有現成例子。

 牽連幾十萬人,照段曉棠的說法,齊地、中原、河東都爛了。

 祝明月:“政變走不通,才起兵。”

 大吳事實上的都城有兩座,西京長安東都洛陽。

 洛陽是新都,一水兒被皇帝新提拔起來的官員,不管能力如何,大體是偏向皇家的。

 長安勢力盤根錯節,楊胤的根基也雄厚,但最為重要的軍權不在他手裡。

 哪怕吳嶺身死,能鼓動幾個左衛站在他這邊,但右衛和北衙不會聽從。

 其他高門也不會附逆,僅以白家舉例,時人重親戚,皇位上坐的是他家表親,還是沒幹系的旁人,意義決然不同。

 皇帝提拔親戚,不是倖進,叫有人情味。

 不過有些問題,秦景也看出來了。

 秦景:“地方大營和南衙軍風格、號令皆有所不同,作戰之前需得仔細斟酌。”

 東萊聯軍之所以一路能大致上和和氣氣走過來,全因他們利益一致——要滅了楊胤。

 孫文宴和江南大營被楊胤汙衊謀反,必須得正名;

 吳越出自宗室,兩衛來自長安,不能眼睜睜看著楊胤揮師東進。

 江南大營長期盤桓在江南,楊家的勢力沒有延伸過去。兩衛又出自立場堅定的右衛,所以兩邊才有聯合的基礎。

 但一路上磕磕碰碰不少,除了小規模精銳部隊作戰配合尚且能過去,其他時候各自為戰,僅做策應,就像圍攻黎陽倉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