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遼東故事

 將視線轉向遼東,皇帝幾乎是以最快的時間知道黎陽叛亂的消息。

 總有忠臣義士不願從賊,一路順著糧道急往遼東報信。

 白雋與楊胤,一頭一尾把守糧道,結果受盡楊胤的氣。

 天氣、道路、民夫不足、土匪作亂……總能找到理由緩發糧草。

 大軍出征在外,糧食不足,竟要捱餓。

 兩人的嘴仗打到御前,白雋不是嘴皮子利索的人,楊胤有兄弟楊碩幫腔,兩人你來我往,鬥得旗鼓相當。

 大事當前,皇帝在遼東前線,率領眾軍圍困遼東城,豈有差餓兵的道理。

 楊胤再是位高權重,也得為東征大事讓路,不停派使者去黎陽催促。

 白雋朝堂地方軍旅三個地方都混過,運送輜重糧秣的確是辛苦差事,但楊胤並非庸才,不可能連這點事都做的錯漏百出。

 久而久之,難免懷疑起楊胤的用意,東征失利對他有何好處?

 將皇帝困死在遼東,扶持新王繼位?

 那人選絕不是留守長安的趙王吳皓,況且還要解決一個大釘子——河間王吳嶺,性情固執認死理,焉能容忍楊胤禍亂朝堂。

 白雋心裡留下一個模糊的猜測,不由得關注起遼東文武官員中楊胤一系的人馬。他處在糧道末端,交通要道,進出遼東的人口多從此地路過。

 自小就在高門貴族圈裡混,人緣好交遊廣闊,狐朋狗友一大堆。稍微留心一些,就能獲得無數消息。

 然後某一日發現,楊碩借醉酒,已經兩日未出門。

 白雋請了一位相熟的好友,再度下帖子邀請楊碩飲酒。卻被以“身體疲憊,無法再飲酒”的蹩腳理由推拒。

 無需再讓武藝高強的護衛夜入楊宅探訪,白雋已然確定,楊碩逃了。

 再看楊胤其他幾個隨軍,散在遼東各處的親兄弟堂兄弟、心腹手下,不約而同以各種理由不露面,醉酒、生病、受傷、出門打獵……

 白雋篤定楊胤將有大動作,即刻密報前線的皇帝。

 皇帝宣楊氏子弟前來御前效命,卻無一人應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