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企喻之歌

 段曉棠默不作聲地調了一碗料,蘸著吃。範成明想嚐嚐,被不輕不重地擋開,“自己調。”

 明日大軍即將出關,離開關中大地。

 行軍與走商,大批軍隊與小股部隊規劃截然不同。

 前幾日行軍無需過多規劃,皇帝怎麼走,他們怎麼走。

 但出關之後,一個向北一個向東,再無參考對象。

 不對,轉道黎陽的一截路還能借鑑一二。

 出關之後的行軍規劃,吳越交給俞懷光安排。既是平衡兩衛勢力,也讓段曉棠這群小將官,跟著學習一二。

 反正他們往後升遷大多在右武衛內,不會影響右屯衛權利分佈。

 一萬三千人從潼關魚貫而出,踏上陌生的土地,都不禁回頭遙望巍峨的關牆。

 再仰頭能望見潼關之後的華山險峻,遠處是黃河在咆哮。

 段曉棠唇角微微上揚,“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從前讀過的書,在這一刻具象化。

 莊旭默默地聽著,華山為裡,黃河為表,的確沒說錯。段曉棠常常給人知道很多,但沒讀過什麼書的感覺,卻不乏振聾發聵之言。

 經過八九日,萬餘人終於行進到富麗綺華東都洛陽。

 嗯,又吃了一頓皇帝的車尾氣。

 東都的權貴高官宴請吳越一頓,段曉棠怕麻煩,隨意找個藉口溜了。反正她位卑職低,去也是鑲邊。

 轉念一想,李君玘會不會出席宴會?

 仔細算算,她在洛陽不算舉目無親。鄰居家大哥和房東家長子都在洛陽,當初杜喬來洛陽出差還去拜訪過。

 可惜行軍是公務,不能長時間駐留,連他們住哪都不知道。

 大吳打通勾連歷朝歷代的運河溝渠,興起一條溝通南北的大運河,洛陽便是起點。

 段曉棠:“我們為何不能從運河坐船往齊地去。”雖不能直達東萊,但能少走一截陸路。

 莊旭在這方面比段曉棠懂得多些,“初春水量不豐,行船艱難。萬餘人加上數量龐大的軍械糧秣,出動的縴夫不計其數。”

 簡而言之,水文條件不佳,走不起。

 段曉棠猛一拍腦袋,是她想差了。當前行船全靠自然條件,不是有個發動機就能任意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