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樓上敘話

 潘潛默默聽著,他是剛來長安遊學的士子,一朝入了宋道平的眼。

 而宋道平今日帶他前來,是為舉薦給楊胤。

 孰料楊胤考問潘潛幾個問題後,便將他擱置一旁,轉而同宋道平說起閒話來。

 其間提及一句,“萬般事務,都待東征後再做處置。”

 潘潛明白,不管楊胤有沒有看中自己,都只能等東征後再做計較。

 唯獨聽到楊胤對段曉棠的評價,略微詫異。

 潘潛自認有些看人識人本事,一個會扛著草靶子和朋友分享糖葫蘆的人,真的會嗜殺麼?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段曉棠周邊朋友都並非如此。

 如果真要挑一個,祝明月論殺伐果斷都更強幾分。

 實際在楊胤眼中,潘潛缺的是出身。區區縣令之子,寒門陋戶,河北農夫,又能是什麼出彩人物。

 不過看在宋道平面上,撥冗一見。未來做一門客足矣,若希求邁進仕途,卻是痴心妄想。

 皇帝開科舉選才,楊胤是萬般不同意的。選上一堆言行畏縮、不通禮儀的寒門士子,平白壞了朝堂的風氣。

 若楊胤知道潘潛私下寫墓誌銘寫話本補貼家用,說不定得叫隨從把他打出去。

 宋道平知道楊胤的喜好,今日不過見一見人留個印象,往後再做計較。撿些能說的,“不論殺性與否,段曉棠將匪寨剿滅一空,去了關中一塊頑疾。”

 楊胤:“此人不給自己,也不給敵人留餘地,他日沒有第三條路走。”

 武將不比文官,沒那麼看重出身。不過段曉棠之前的職業,比鄉野村夫更上不得檯面。

 宋道平明白楊胤的未盡之言,“且看她日後造化。”

 段曉棠能在右武衛混得如魚得水,顯然被吳嶺抓住痛腳後,立刻表忠心拋棄了白家。

 世間之事,有一就有二。

 楊胤的眼睛忽而眯起,嚴肅道:“他倆怎會在一起?”

 潘潛位置絕佳,能通過窗戶窺見一絲街面上的景象。

 順著楊胤眼神的方向,是段曉棠一家人和李君璞。

 這兩人是鄰居,走一處有什麼奇怪的。

 還是說楊胤不知道他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