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傷殘撫卹

 “不分!”範成明知道段曉棠並非貪婪之人,“怎麼想的?”

 段曉棠:“所得財物換成錢帛,給予在役人員衣食補貼。”不能直接提高餉錢,變成赤裸裸的邀買人心,犯忌諱。

 “受傷退役者給予優撫,犧牲者撫卹其家人,”關鍵在最後一句,“一切成定例。”

 段曉棠曾問過李君璞能不能幹,但李君璞和杜喬聽完後眼神都有些疑惑,不是理解幾句話疑惑,而是對段曉棠本人的。

 腦袋拴在褲腰帶上打仗,為的不就是富貴前程,段曉棠竟要主動捨棄富貴。

 戰場繳獲三成財物,僧多粥少,分到底層軍士頭上才幾個錢,真正值錢的是將官們那一份。

 李家大宅有多少便是靠當年戰場繳獲支撐下來的。

 李君璞很清楚,段曉棠提出這個想法出於慈心,但背後的本質依然是邀買人心。

 若當做一門生意,就是拿富貴換人心,人心一齊戰事勝利再換前程富貴。

 路走的曲折卻穩妥。

 大吳對死傷軍士有政策撫卹,但落到實處有多少很難說。將主偶有幫扶卻不能長久支撐下來。

 而段曉棠的想法,最關鍵的就是“成例”二字。

 對於這個略顯“天真”的想法,李君璞設身處地說道:“若在他處絕難施行,但如今可以一試。”

 杜喬奇道:“為何?”

 李君璞:“因為曉棠手下兵馬,實際上是河間王世子的私兵。稱得上將官的只有兩三人,不似他處盤根錯節。比起浮財,他們更在乎軍功。”

 而這個意見是唯一能爭取軍功的段曉棠提出,更要重視。

 “一時行易,一世行難。戰場繳獲總是有數的,未必能支撐下來。”哪怕上下全部放棄分潤繳獲,僅優撫就是一個龐大的負擔。但若不將優撫納入,軍士必有怨言。

 吳越深吸一口氣,鎮定道:“定例為何?”

 段曉棠:“只是一個模糊的想法,衣食補貼多少先不說。一個受傷的軍士失去大部分勞動能力,需要多少錢財才能重新開始生活。家中男丁去世,他的父母孩子該如何為繼。”

 方向有了,缺的是具體細節。

 李君璞猜對了,吳越他們不缺錢缺的是軍功,且剛入仕,未曾沾染喝兵血吃兵肉的惡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