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秋收秋收

 林婉婉提出要求,“要簡單易記朗朗上口,表達美好的祝願。”

 不多時兩人拼拼湊湊弄出四個備選名字。

 祝明月:“選哪個?”

 林婉婉:“抓鬮還是舉手表決?”

 “表決。”李君璞拒絕任何需要運氣的遊戲。

 最終“恆榮祥”一名脫穎而出。

 秋收之後昭國坊便會多一家名叫恆榮祥的羊毛作坊,掀起一陣浪潮。

 從前祝明月等人對秋收感受不深,因為根本不清楚作物成熟的具體時間。

 但在現在卻是切身體會,哪怕在這個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依然能直觀感受到它農耕文明的底色。

 對祝明月而言,就是旗下幾個鋪子作坊陸陸續續有員工請假回家搶收。

 他們人雖住在城中,要不鄉下有地,要麼親戚家有地,忙不過來不得不回去搭把手。

 民以為食為天,這時候只能退一步,囑咐各個掌櫃管事,只要能維持正常運轉,其他能放就放。

 戰爭要給秋收讓路,丁憂亦能奪情,唯獨天時等不得。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

 回到小院聽說平時老在家宅著的柳六郎,已經被柳六娘子打發去城外莊子上,盯著收成。

 以往這件事都是柳慎來做,但他去洛陽任職。家裡小的小弱的弱,柳六郎不去,難道讓柳恪去,那才叫得不償失。

 對絕大部分人而言,這段時間最重要的事就是秋收,尤其是田地對生活重要的人家。

 林婉婉哪怕在醫館,耳進耳出都是糧食的事,感慨道:“幸好我們沒地。”不然她們幾個也得住到地頭上去。

 祝明月:“哪怕有地,我們也不大可能大面積種主糧。”

 糧食可以通過其他途徑獲得,有限的土地應該創造更大的效益。

 段曉棠亦有切身感受,哪怕在營中封閉訓練,脫離土地大半年,軍士們嘴上最熱門的話題依然是秋收,掛念著家裡的收成。

 今年勉強風調雨順,所有人都對未來抱有期望。

 若是人民子弟兵,段曉棠說不定建議放一部分附近的軍士回家,或者組織一批人下鄉幫助老百姓搶收,軍民魚水情。

 但以如今的情況,前者不確定性太高,至於後者,段曉棠都不敢想這時候拉著一批壯漢到地頭,百姓會不會把鋤頭長矛拿出來,以為他們是來搶糧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