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豆渣香皂

 一斤黃豆加清水泡發平均能出四斤豆腐,一斤半的豆渣。現在不只東市十字路口的幾家酒樓,還有其他聞風而來的酒樓食肆。

 畢竟除了尋常豆腐,還有彩色豆腐,多加水一斤黃豆出五斤的嫩豆腐,少加水一斤黃豆出三斤的老豆腐,應有盡有,任君選擇,真把豆腐玩出花來。

 周木匠跟著李匠人做活時,除了處理建屋搭棚的各種木料,屋子建好後放置的各種傢俱,就是做各種豆腐框,壓豆腐的,壓豆皮的……

 女工們買豆渣通常是上下半個月各買五十斤,不一次買光,一是怕猛的把家裡人吃傷了,二是省一些怕下半月打饑荒。

 但隨著作坊產出增加,累積下的豆渣也越來越多,戚蘭娘和祝明月起了同樣的心思,甚至想得更遠,不如專養些鴨子和豬賣給春風得意樓算了。

 連銷售渠道都是現成的,想必姜永嘉也樂得如此,安全穩定。

 可惜她們一沒有田二沒有地,說搞養殖都是妄想。

 戚蘭娘無奈把豆渣也當做一項商品推出去,暫定價十文錢十五斤,零買也賣,不佔便宜,一文錢一斤半。

 可惜大頭的酒樓食肆看不上,客人來吃飯難道是想憶苦思甜麼。買菜的散戶又多是中上人家,頂多一次買上幾斤充作奴僕伙食,還不能買多,怕擔心人家議論主家不慈。

 八個女工倒是介紹過一些人來買,多是和她們差不多家境的人。但豆坊不會賒欠,他們一次性拿不出多少現錢,只能買上幾斤應應急。

 現在戚蘭娘和趙瓔珞每天守著將近一百斤的豆渣發愁,直到一個自稱許二郎的人找上門來,願意包下每天剩餘的豆渣。

 看在人家是上門幫自己解決難題的份上,戚蘭娘同樣退一步給優惠價,十文錢十七斤豆渣或者兩鬥豆子換三十五斤。

 糧食貴但錢更貴,許二郎自然是選擇後者。這也幫戚蘭娘省一點事,現在每天豆子的消耗量驚人,去糧店買麻煩不說,碰上價格波動更是不知如何是好。

 幸好現在作坊的屋舍建好,讓她們能夠在價格低時少量囤貨。

 許二郎當即回家推車帶著四鬥豆子來,順便把七十斤豆渣推走。

 從許二郎的言行,戚蘭娘就知道他不是自家吃用的。賺錢的法子無非是將豆渣運到稍遠一些的坊市,從中賺取些差價。若是定價公允,七十斤豆渣可以多賺將近一斗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