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明家 作品

第 203 章 三日記事(3)—— 籌劃

 一定程度上,熱武器對當前的喪屍來說是有用的。

 但拿著燒火棍顯然弄不死三四階的喪屍,常規的762和556步槍彈也只能對至多二階的喪屍造成威脅。

 官方顯然也意識到這一點,打算更換兵工廠的子彈生產線,全部都將彈頭內部改為了淺凹陷結構,這樣在射入喪屍的大腦時,彈頭能夠快速裂開,將整個腦組織徹底攪碎。

 這樣做的前提是,子彈得打入喪屍體內。

 三階以上的喪屍,子彈往往只能對其表面造成傷害,只有幾支自動步槍的集火是沒有致命威脅的。

 因此,官方在分兵圍剿城內喪屍時就折損了不少老兵。

 鑑於此,廣北行中書省軍節度使韓道得到了節制使楊嗣業同意,向整個兩廣府以及周邊城鎮鄉村募兵,以解決多次分兵帶來的兵力不足的問題。

 第一批的指標就是八萬人,僅僅要求是18到35歲身體不殘缺的良家子,什麼視力身高一律不限。

 熱血中青年們,扛著槍進行緊張的實彈、隊列和信號訓練,在三天之後,他們上午就要進行實戰觀摩,下午就得被老兵領著,到城市外圍的一些地方進行小規模烈度的掃蕩。

 在第一次招兵之後,災民營地裡變得有些空蕩,馬遙等人在營地的西北角倒是挺受歡迎的。

 什麼搭水管,裝鋼架,爬梯拉線的活兒,都得他們這些小夥子出面幹。

 無他,那些老工人們也被徵調過去當後勤了,只能讓他們去給營地裡的婦女老幼幹活了。

 陳才明也輕鬆拿下【婦女之友】的稱號,每次都是他在和她們聊天,馬遙卻是活幹得腰都挺不起來。

 “算了,受夠了,我們也該想想,怎麼利用這層身份去接觸官方上層了。”

 馬遙見到梁宇智等人幹活回來了,便說道:“南邊那場風暴,距離越來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