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二虎 作品

第352章 遲鈍的交趾

 而即使是雙方談不攏條件,將大宋徹底激怒,那就可以先去看著所謂的再次討伐的敕諭出來後,也一樣還會有著七八個月的備戰時間。

 所以,在磨刀霍霍的東南海事院上下一心,完成了一場要對數千裡之外的不臣之地進行討伐前的所有準備,並且在明州百姓的景仰與歡呼聲中,列隊出港之時,交趾從上到下,竟然沒有一個人能夠

意識到這場即將到來的滅頂之災。

 交趾此時,還是李朝的李乾德在位。

 順便說一下,交趾的李乾德,與此時西夏的李乾順,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當然,這位死後被稱為李仁宗的交趾國主,的確算得上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大有作為的君主,文這一面,他模仿宋朝,在交趾首開科舉考試,又設國子監,選士建立翰林院;武這一頭,他南伐占城【注:今越南南部,曾經的南越之地】,逼其割讓三州之地,東平牛吼蠻【注:今老撾境內部分地區】等地,開始在整個富良江流域稱霸。

 不過,雖然是在他在位期間所發生的那場對宋大戰,記在了越南史冊之上,但實際上並不應該算在他的頭上。因為這場戰爭進行的時候,他才九歲,主政的是當時的太后,發動並指揮作戰的,是當時身邊的輔政大臣宦官李常傑。

 是的,沒錯,越南歷史上的這位所謂千古名將李常傑是一位宦官。

 當然,最終李常傑主導的這場戰爭戰敗,但畢竟成功挑戰了北方的巨無霸,和議的條件也並沒有失去什麼,這也使得交趾的文武官員不再把大宋看成是不可侵犯的對象。

 而讓李乾德的個人聲望與影響力在國內達到了頂峰,還在於這個年輕的國王對於中原王朝政治體制的深入研究與真正的消化。

 否則你想想看,一個六歲登基的國主,先是先王王后楊太后垂簾,然後生母聯合大內總管也是輔仁大臣李常傑登位繼續垂簾,這個李常傑還又在對宋作戰中贏得了空前的名聲與聲望。在這種情況下成長起來的李乾德,最終卻還能順利親政,並將國內的所有權力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必然是有其獨特的政治手腕與朝堂智慧的。

 可以說,交趾真正意義上的中央集權,是從李乾德時代開始的,這也從根本上提高了交趾統治機器的效率,這也是他能夠對外不斷征伐並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

 對於在國內幾乎要成為民族英雄的李常傑,李乾德巧妙地運用了中原帝王慣用的明升暗調手法,陸續封其為太尉、兼內侍判首都押衙、行殿內外都知事、遙授諸鎮節度、同中書門下上柱國、天子義弟、輔國上將軍開國公等等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官職與封銜,以表示朝廷與自己對他的尊崇。但是,實際上卻是將其先從主力軍隊中調離,再又轉而指揮南方不重要的戰役,再調任不負責軍事的職位、再漸漸做成了一個沒什麼職權也沒什麼作為的虛銜,以被高高地架起,再也無法去影響真正的朝政大事。

 但唯一讓李乾德無法釋懷的,就是他的子嗣問題:他今年己經三十西歲,作為古人早己不再年輕,但是即使是他己經娶了第二個皇后,宮中卻是一首未誕子嗣。

 這便讓他那個名叫李乾明的親弟弟很是雄心勃勃。

 剛剛步入中央集權的交趾,還是保留了一點部落蕃國的習俗,兄終弟及的事也並不是沒有可能。所以這李乾明一方面因為自己的身份而頗受到兄長的重用,另一方面也在積極地謀取功績,以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國內的聲望,以及在朝堂裡的地位。

 他便如當初的李常傑那樣,決定還是得從大宋的身上去積攢名氣。

 戰爭,肯定是輕易不會去啟動挑釁的。但是,利用大宋的迂腐、南方官員的膽怯以及各種刻意的手段,身任交趾武官最高職都統的李乾明,精心策劃了這幾年的蠶食吞併計劃,不僅僅將前次為了和議而獻給大宋的廣源州乃周邊地區盡數收入囊中,還越來越順利地開始推進到了欽江之口。

 至於宋朝會不會反擊,李乾明一點兒也不擔心。原因就在於他根本就不相信宋軍今天的實力,不相信宋朝有膽量與能力主動對其發起進攻。再說了,即使要動手,他也絕不會相信會在這一年的冬季。

 對於這場即將到來的戰爭,交趾的君臣,還是太遲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