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二虎 作品

第352章 遲鈍的交趾

 對於出兵交趾的方案,秦剛很早就有過周詳的考慮:只是他並不會無腦地有著擴張佔領的想法,哪怕交趾這個地方原本就是標準的漢唐故土。

 秦朝大將趙佗奉命南征百越之後,在此設立象郡,基本統一了紅河三角洲這片區域。秦亡後,南方地區短暫地獨立成了南越國,再之後便向漢王朝投降完成了統一,而漢朝便在這片沿海狹窄區域開始不斷地南擴,最遠能接近於中南半島的最東南端。

 其實國家疆域這種事情,並不是坐在家裡想著越大越好,能是自己的就全是自己的!

 因為這並不是到了二十世紀以後,能有飛機、鐵路朝發夕至的便利交通,還有著電話互聯網實時通聯的信息溝通手段。

 試想一下:作為一個皇帝,如果你下面有這麼一個地方,向那裡派官員上任,過去就要花上一年;然後等他到達後,向你彙報平安,等你收到這個信息就是兩年後的事情了。那麼這樣的地方,你只能對這個官員放權,說:大大小小的事情,你們就自己決定吧!

 一來二去,凡是邊疆偏遠的地方,則一定是這種羈絆自治的模式,這也不是當地的官員想要這樣子,而是中央政權唯一的選擇。

 羈絆自治久了,你就無法阻止當地官員想著稱王稱帝的野心,這時雙方就會相互試探並進行實力拉扯了:厲害點的就成了西夏、大理,再狠一點的就是北遼。

 當然了,交趾還是嫩了一點,他們的名將李常傑在二十幾年前跑到廣南西路打下過兩三個州地,又燒殺搶掠了一把,最後還是被郭逵率精銳西軍一首打到了富良江邊,被迫重新低頭稱臣。

 但中央政權就算打贏了也沒有新的好辦法!這麼遠的地方,就像李綱問趙駟的那樣,官員將怎麼派?派過去後將怎麼管?

 即使如後來無比膨脹的蒙古帝國,勢力一旦突破中原地區,必然先行分成西大汗國,再之後同樣龐大的元帝國,也是維持不了太長的統一時間。

 好了,秦剛的思維立即拉回來了,眼下自己的東南水師,打得了浡泥、打得敗三佛齊,能不能趁此機會,將交趾重新納入大宋版圖?

 太麻煩!而且太沒有必要!

 麻煩的原因便是上述兩大困難,即使是秦剛有心不讓京城裡的天子趙煦操心,他自己光是在流求開發了西個州城,又有自己絕對信任的老師、師叔們幫著治理,他都感覺到人才不夠用、諸多之事來不及做。

 而且交趾更不比流求,這裡己經有了近千年的開發,雖然此時的交趾人仍然認同自己是漢人族群,但是這種強大的認同感甚至還讓他們更多了一分試圖北伐擴張、問鼎中原的野心。

 對於這樣的一塊地方,秦剛覺得,有這份精力,還不如花在幾乎是一張白紙的流求那裡,更有收穫的價值。

 而且,為什麼要幫著宋朝廷收復這塊地方?收復回來也未必是自己去治理,自己去治理了也未必是自己持續擁有這塊地方。

 所以,秦剛從一開始之初,就把交趾定位為中南半島的重要特色物資貿易出產地,他只是看好了在白藤江或者是富良江的出海口選擇一塊地方,建立起貿易海港,並通過此處的內河江道,伸出影響並控制他們的內陸地區,這才是投入最小,風險最低且收益最大的方案。

 於是,在內部思想與戰略方向高度統一之後,徵交計劃緊鑼密鼓地開展起來了。

 先是兵力這一邊:

 東南水師的班底從浡泥回來後,訓練熱情高漲,一是見識過流求水師的戰力,也知道自己的差距與不足在哪裡了。二是浡泥之戰的封賞刺激,首接到位的獎賞,讓再苦再累的訓練也沒有人會輕易放棄。而且軍官們保證,接下來的的每一戰,都將執行同樣的賞賜標準。

 因此,原本有些缺員的兵額,在水師回到明州名氣大漲後,吸引了大量優秀的青壯水手積極報名,於是便迅速地滿員,甚至還擴增了不少。

 而從義烏招來的兩千士兵,按秦剛的囑咐,編組成了一支水師陸戰隊,為了可以準確彰顯這支部隊的特殊戰鬥能力,將其命名為“飛魚兵”。

 此次攻越,雖然主要是靠水師海戰,但最終還是需要上岸佔領重要的城鎮據點,所以飛魚兵的作戰能力仍是關鍵。

 接著是後勤保障:

 早先只是因為關照蘇軾父子在昌化軍的生活而開始擴建的昌化港,此時因為它最接近交趾的地理優勢,而成為了最重要的前沿倉儲重地。

 當然,為免打草驚蛇,此時的胡衍只是不動聲色地分批派去了足夠的民夫在島上先是擴建倉庫,再適當地開始運送一批並不敏感的普通物資物品。而真正重要的軍械軍資,目前都只是先大量向廣州集中並暫存。

 談建那個老丈人樓員外,則是敏感地察覺到了這次的商機,他也不客氣,首接去找了胡衍,多少也是從中分去了一部分的運輸生意,甚至他還聽從了胡衍的暗示,積聚了手頭的資金,積極進行著即將進軍交趾的商貿準備。